货币的奥秘与探索教案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包括价格、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概念。通过掌握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基本职能的原因和区别,学生将学会正确对待金钱和理财。课程还将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当今货币体系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看法,提升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对假币的辨识能力,培养对我国纸币的珍视与尊重。学习重点集中在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的相关知识。课程包括自学预习和有效训练,促进学生在理解和实践中的应用,为树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钱观和商品货币观念奠定基础。
知识:1、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包括价格、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概念。
2、掌握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和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
3、应用货币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理财。
能力:1、通过对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调查,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出发,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提升动手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能力。
2、借助纸币知识,增强对假币违法性的认知,提升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商品货币观念,确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纸币的珍视和尊重。
【高考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主要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学习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学习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学预习
1、商品是用于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定义,商品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_________和_________。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基本属性,其中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需求的属性被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则是商品的____。商品交换的本质是买卖双方的___________交换。
2、货币并非神明创造,也不是圣贤的发明,而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最初的商品交换是________________,随后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_______________,最终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从商品中独立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种________,即货币的形成。
3、货币的职能包括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其中,基本职能有:_______和_______。其他职能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货币的职能是___________,即__________的体现。
4、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所具备的_______能力,以及与其他一切物品的价值进行比较的职能。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的商品的价值称作商品的________。货币具备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在于其本身是________,并且有________。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仅需____________。
5、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在此情况下,必须使用_________货币,而不能仅是观念上的货币。当商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时,已经不再是物物交换,而是_______________。其公式为___________。
6、货币的演变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主要阶段。纸币是由______(或某些地区)发行的、______使用的________。纸币能够替代金属货币执行______和______的职能。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受到__________的限制。这个限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如果发行量超过此限制,将引起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上涨,表明_______________。相反,一种经济现象称为__________,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下跌,通常伴随着__________出现。
(二)有效训练(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要求: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找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题号1234567
答案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①原始市场的森林 ②自产自销的农产品 ③商店出售的衣物
④赠予同学的礼物 ⑤对灾区的紧急援助物资 ⑥家用的电、水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③⑥ D ②③⑥
2、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共同的属性,这“共同的东西”是( )
A 都有交换价值 B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C 都是商品 D 都有使用价值,即具备实用性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意味着( )
①货币相比其他商品已不再是商品 ②货币可以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
③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④货币可以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价为50元,最终付费40元。在此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5、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是(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持有货币的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假设某国年度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货膨胀率为5%,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为( )
A.5250亿元 B.5500亿元 C.4750亿元 D.5000亿元
7、对人民币的正确认识包括( )
①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它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③其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④它是商品,可以与任何商品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是一个极具风险的跳跃。如果跳跃不成功,受损失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那么,商家应该如何确保自己的商品能够出售,实现这一跳跃?
【我的疑问】:
参考答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一)自学预习
1、用于交换、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交换;使用价值、价值;某种需求、价值;劳动。
2、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贵金属金银、一般等价物、货币。
3、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表现、衡量、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价格;商品、价值;观念上的货币。
5、商品交换的媒介、现实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6、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国家、强制、价值符号;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全面、持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全面、持续、经济衰退。
(二)有效训练(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要求: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互批,找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题号1234567
答案DBDB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