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计划3天前

本教学计划方案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系统安排。分析学生状况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自信,音乐基础薄弱,需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的需求。教材分为初一和初二两个级别,课程内容包括歌唱与音乐欣赏,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强调爱国情感、审美能力和乐谱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具体教学任务涵盖歌唱部分的乐理知识讲解与歌曲教学、发声训练以及音乐欣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确保课堂的趣味性与挑战性。计划包括16课时的具体安排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强调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计划方案

一、教学指导理念:

根据学校的整体教育安排,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处于声变期,歌唱存在一定挑战。

2、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表现欲望低,缺乏自信。

3、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教材,侧重歌唱,配合音乐欣赏,课程分为六个单元,其中复习与考试各2课时,机动课时1节,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教材,侧重于音乐欣赏,辅助歌唱,课程同样分为六个单元,其中复习与机动课时共计2节,实际授课16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色,融入爱国情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劳动和科学的崇敬,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关注农村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

2、引导学生开发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乐谱和五线谱。

4、了解与欣赏我国各民族优秀民间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同时接触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视野,提升其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的乐谱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任务

(一)歌唱部分

1、严格依据教材与大纲,教授选定的歌曲。

2、每节课先进行15分钟的乐理知识讲解,然后开始歌曲教学。

3、教授歌曲时,先通过录音示范,再由教师手把手教学,重点讲解歌词与乐谱,直至学生能独立演唱。

4、每次学习一首新歌,下一节课进行演唱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

5、注重学习与记录,定期进行考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发展气息控制,逐步提高音域;应用不同的力度、速度与音色进行表现;保持音时,要确保声音的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重音量均衡及音色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七、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具体安排:

初一:

第一单元2课时

第二单元2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2课时

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全学期共计16课时。

初二:

第一单元2课时

第二单元2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2课时

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全学期共计16课时。

八、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与复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备课时结合新课标与学生实际。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潜力的全面发展。

3、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4、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既要有知识性,也要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沟通与整合,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通过合唱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与水平。

7、运用多样教材提升教学效率,采用科学方法提高歌唱效果。

8、音乐课堂教学以优化“教”和“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9、各部分内容互相渗透,打破单一课型,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

10、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引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11、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多样的歌唱技巧训练,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161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