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安排计划
本册教材分为8个单元,内容涵盖位置认知、钟表、100以内数的识别、人民币、加减法、图形认知及趣味探索。教学重点为钟表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目的在于符合教育心理学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提升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目标包括识别计数单位、熟练进行20以内的减法、理解人民币单位及时间读写、探索图形规律和数据处理。学生情况分析指出班级36名学生中大部分对学习积极,个别学生需额外辅导。教学措施包括因材施教、培养良好习惯,以及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课时安排细分每个单元所需的课时,确保全面覆盖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划分为8个单元:
1、位置认知。
2、钟表的认识。
3、100以内数的识别。
4、人民币的认识。
5、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
6、图形的认知。
7、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
8、趣味探索。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钟表的认识。
2、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三、教材编写的目的
本册教材编制依据《标准》的核心理念及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基于对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经验的总结进行调整。力求教材框架符合教育与心理学的原则,以及适合儿童的成长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材料与环境。继承现行教材中的优秀经验和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增强学习与运用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识别计数单位如“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与十位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字,并能够读写这些数字,掌握100以内数字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构成,了解其顺序,比较其大小,并用这些数字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简单的估算与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时可以进行100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讨论各自算法的过程,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发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到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
(5)能够读写时间(时与分),掌握1时=60分,并珍惜时间。
(6)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规律,初步培养对数字美的欣赏能力。
(7)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基本问题。
(8)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9)培养认真做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数学思维方面:初步学习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观察事物,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实例中识别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周围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36名学生,大多数同学对学习充满热情,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需有针对性且耐心地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认真执行教学。
2、因材施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拓宽知识面,关注思维活跃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5、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认知4课时
2、钟表认识12课时
3、100以内数的识别4课时
4、人民币认识4课时
5、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15课时
6、图形认知4课时
7、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15课时
8、趣味探索6课时
9、总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