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安排(苏教版)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包括百分比、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及计算、比例及其应用。学生通过实践与观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几何体的计算方法,理解统计图的使用与数量关系。课堂中鼓励自主学习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计划中强调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计算能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整体学习成绩。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确保期末考试达到期望的质量目标。教师将利用现实素材和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每堂课设定分层教学目标,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整体进步。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百分比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税率、利率与折扣的实际意义。
②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这两种几何体,并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③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扇形统计图的使用,明白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
④学生初步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使用转化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够解答比例问题;认识比例尺,能够读懂比例尺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含义,能够判断两种量的关系,并学会利用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⑦通过系统复习,巩固和深化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与反思,学生将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想象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能运用“转化”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感受在数学知识与方法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②通过探索和理解百分数计算方法、比例基本性质、圆柱与圆锥体积公式等活动,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可靠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学生将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质量目标:
各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应达83分以上,期末质量验收的平均分应达85分以上,优秀率和及格率分别达到40%及95%以上。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位置确定、正反比例、问题解决策略、统计以及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复习。本册教材在前几册基础上安排,强调学生对常见立体图形的认知,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加强统计意识,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现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和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然后系统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圆柱和圆锥、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相关计算,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下基础,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学习比例知识,不仅提升学生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学会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班级学风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班共有48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根据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掌握较为扎实,口算与笔算能力较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粗心和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高,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学习数学存在一定困难。在新学期中,除了端正学习态度外,还应加强对他们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困生包括许欣盛、李贤义、何斌华、杨振辉等。这些学生自觉性不足,缺乏钻研精神,常常选择抄袭或不完成作业。接下来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前自习和课后复习。书写要求需进一步提高,只有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分数计算占据大量内容,因此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要积极寻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期望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到70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到75以上,优秀率和及格率达到40%和95%以上。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⑴充分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现实素材,吸引他们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⑵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编写意图,注重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⑶切实使用配套的教学辅助书、教具、学具。
⑷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的重点,通过探索和理解基本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并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与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⑴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适时开展数学竞赛,落实义务教育“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⑶关注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课后多关心学困生,尽量对其作业进行面批。
⑷每堂课设定分层教学目标,让优等生面对较难的问题,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①教研专题: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
②实施措施:在平时教学中,查阅有关学习资料,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并参加讲座以提升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耐心、细致,将所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并撰写教学论文。
五、具体教学进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