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我校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旨在根据地理环境、学校特色及学生需求,自主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课程,以提高课程适应性和实际效果。此课程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校与社区的融合。计划强调全员参与,教师需掌握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开发遵循协作性、民主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原则,确保课程内容多样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将涵盖心理健康、习惯养成、全球视野和综合实践等内容,安排在双周的校本课中。教务处负责课程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均衡发展,力求激发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宽知识面。
一、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我校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是基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结合本校的传统特色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开发的适合小学生的课程。该计划旨在提升课程的适应性与实际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也符合学校与社区的发展需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师能够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注入活力,有助于完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弥补其不足之处。
二、增强认知,重视领导,全员参与
小学校本课程是相较于国家与地方课程的一项自主课程,其开发基于国家课程设置的理解,并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组织与实施。我校将举办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他们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并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学校涉及的科目如科学探索、历史文化、手工创作等,内容丰富多样,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全校教师都需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
三、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下,教师自主决定及开发的课程。我校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协作性: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是一个需要集体合作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校长、同事、学生及家长等各方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
2、民主性:学校的教育主体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构成,构成了教育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听取各方的意见,创造一个民主的环境,以促进课程的实施。
3、选择性: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开放性: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等多方资源,积极调动校长、教师、家长等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共同推进课程的建设。
5、灵活性: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不追求一味的创新,而是要立足学校实际,量入为出,逐步推进改进。
四、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小学校本课程内容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1—5年级);《习惯养成教育》(三年级);《全球视野》(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5年级)
2、小学校本课程授课时间:
小学校本课程将安排在每双周的校本课进行。
3、小学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职责包括课表排定、教案检查、课堂教学情况监控、确保学生选修科目的均衡等。班主任负责学生上课秩序的管理,教务处的管理方法需科学合理,细致入微,以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在校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授课方式上与国家课程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面,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