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方案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技能培训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Windows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网络基础的应用。课程教学目标聚焦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打字能力的达标以及基础理论的掌握。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演示与实践,注重技能训练与课堂小结,确保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教材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等,强调实用性与实践技能。教学安排为18周,包含90学时,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确保学生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用所学技能。整个课程力求结合学生实际,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关键的技能培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本学期主要任务是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提升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系统的使用,重点学习Word文档处理、Excel电子表格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础应用,同时了解网络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
2、实现基本的打字能力要求;
3、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初步掌握相关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理论与实践同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加强技能实操训练;
4、每节课进行小结,每章结束时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
三、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1、教材内容丰富,核心章节突出。主要教授第一至六章,内容涉及Windows操作平台相关知识,包括基本计算机原理、Windows系统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文字输入与信息处理等。
2、教材重点明确,围绕基本知识、操作和应用展开,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使用,这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
3、教材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学生所学技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以应用,力求选择最新版本的常用软件进行教学。
4、依托能力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需求,明确学生必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强化实践操作环节。
四、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8周,共90学时,课堂讲授35学时,实践操作55学时。期末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占70%;平时作业和操作成绩占30%。学生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3、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
4、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
5、数制和编码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特点。
2、掌握数制转换及数据单位,理解计算机编码。
3、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认知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Windows系统入门
2、文件管理
3、Windows系统的管理及应用
4、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5、中文输入法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2、熟练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与操作;
3、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功能及操作。
第三章 因特网应用
教学内容:
1、连接因特网的方法
2、如何获取网络信息
3、电子邮件的收发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与设备配置;
2、学会浏览器的基本设置及搜索引擎的使用;
3、能够申请并使用电子邮箱,掌握邮件的发送与接收。
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Word软件入门
2、文档格式化
3、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4、创建与编辑Word表格
5、图文排版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2、熟练进行文档的编辑与格式设置;
3、会使用Word的表格功能进行数据处理。
第五章 电子表格应用
教学内容:
1、Excel软件入门
2、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3、数据处理与格式化
4、数据图表的制作
5、打印工作表
教学要求:
1、熟悉Excel的操作界面及功能;
2、掌握数据的录入与管理;
3、能够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
第六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获取多媒体材料
2、图像处理技术
3、音频与视频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多媒体素材获取的方法;
2、能熟练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图像与音频处理。
第七章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软件入门
2、演示文稿的修饰
3、编辑演示对象
4、演示文稿播放技巧
教学要求:
1、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界面及功能;
2、能对演示文稿进行有效的编辑与美化。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除了认真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硬件条件,努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