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教学安排指南(精选2篇)
舞蹈班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与专业知识。教学任务包括增强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同时培养其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课程涵盖舞蹈基本方位、力度、感觉的学习,以及民族舞和民间舞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学安排分阶段进行,从基本功训练(如压腿、踢腿、把杆训练)到兴趣培养与完整舞蹈组合的学习,最终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这些系统化的训练,学生将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舞蹈基础,提升审美能力,并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与魅力。课程也关注形体健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舞蹈表达自我。
舞蹈班教学计划 1篇
一、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课程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舞蹈表演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舞蹈的专业知识。
2、学习舞蹈的基本方位、力度和感觉,帮助学生构建舞蹈的基础。
3、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与协调性,鼓励他们大胆展现个人风格。
4、增强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促进集体的和谐发展。
5、培养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能力,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
6、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肢体语言展示自己最为美丽的一面。
3、在舞蹈特长培训过程中,促进孩子们的形体健康发展,让他们在训练中体会舞蹈的乐趣,提升审美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舞蹈及部分外国特色舞蹈,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为他们的特长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并通过不同民族音乐学习相应的舞蹈。
二、基本训练:
1、基础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以及腰部训练。
2、专项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倒踢紫金冠,转身技巧,舞姿训练。
3、舞蹈技巧训练:身法、跳跃、翻滚及旋转等。
三、民族民间舞和成品舞:
1、学习广场舞、汉族舞等。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基本动作的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第四阶段: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计划
九月份:基本内容:
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站姿与优美体态。
正、旁、后压腿,行进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后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组合。
把杆上的开肩练习、下叉(竖叉、横叉)。
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平躺的反手撑腰、直立的涮腰练习。
十月份:兴趣培养,分类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
汉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舞蹈(欢聚一堂)。
十一月份:完整舞蹈的学习(小苹果)(火火中国风)。
分解舞蹈动作学习。
编排舞蹈动作顺序的训练。
完整舞蹈的训练,伴奏舞蹈的训练。
体能训练及舞蹈巩固。
十二月份到一月份:舞蹈展示。
巩固舞蹈,进行成果展示。
舞蹈班教学计划 2篇
一、教学计划
舞蹈班的学员多为幼儿园的孩子,在教学中,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理解老师的指令,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动作。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够逐渐喜欢上舞蹈。在正式学习舞蹈之前,需要先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将为后续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基本功训练如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把杆训练组合、踢后腿等,旨在提升孩子们的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表达创作的技能。
二、教学安排
1、基本功训练第一课
教授幼儿正确的舞蹈方位与姿势,通过观看VCD帮助他们了解基本功的训练内容。
2、基本功训练第二课
进行节奏训练,教师演示如何将节奏与基本功结合,让幼儿初步理解节奏感。
3、基本功训练第三课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多次练习,以巩固幼儿的基础知识。
4、基本功训练第四课
进行压腿训练,分为前、旁、后腿的压腿练习,以节奏感强的音乐为背景。
5、基本功训练第五课
压背训练旨在放松背部韧带,开始时应放松颈部与脊柱,选用节奏缓和的音乐。
6、基本功训练第六课
先进行一、二两节课的内容复习,再巩固三、四节课的学习效果,提升韧带的打开效果。
7、基本功训练第七课
推脚背组合训练时,要使整个脚背都得到活动,先单脚逐一训练,最后进行双脚训练,确保集中注意力。
8、基本功训练第八课
把杆训练组合分为六个环节,从单脚擦地、单脚蹲、单脚划圈、小踢腿、移重心到转腰组合,慢慢进行训练以达到效果。
9、基本功训练第九课
首先复习前四节课程的内容,然后再复习第七和第八课,以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10、基本功训练第十课
在踢后腿的训练中,保持身体平稳,前倾时要注意倾斜的角度,教师应随时纠正幼儿的姿势。
11、基本功训练第十一课
训练压腕和手的姿势,鼓励幼儿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手部的灵活性和放松。
12、基本功训练第十二课
强调勤于练习舞蹈的基本功,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支撑更好的舞蹈表现,学舞前务必先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