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体育课教学安排方案(通用2篇)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计划旨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和运动技能发展。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通过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并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课堂管理和课前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包括组建校田径和篮球队、参加各类比赛及训练,同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一计划强调互动性和实用性,力求在体育教育中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1篇
一、指导思想:
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鼓励务实和创新的精神,牢牢树立“健康优先”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新模式的改革,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落实,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提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支持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深化体育课程的开发与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体育常规教学的管理,对体育教学评价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展开深入的研究。切实在服务教师和学校的理念上付诸实践。
二、目标策略:
1、注重教研方式的转变,提升教研活动的互动性及实际效果,探索提高教研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2、确立运动技能教学的正确观念,体育教师需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相关运动技能的提升,关注自身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研究体育教学评价,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方案的简便易行和可操作性。
4、重视个人的教学反思,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培养问题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型。
三、目标任务:
1、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观,确保目标明确地开展课程改革。
2、加强体育教学的常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和备课(做到课前预备,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关注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确保本学期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课达到优质效果。
四、主要工作:
1、深入理解《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的测试工作,并进行数据的汇总和上传。
2、认真落实学校的“二操(早操、眼保健操)一舞(校园集体舞)二课(体育课、活动课)”工作。
3、组建校田径队并开展训练。
4、组建校篮球队并实施训练。
5、精心组织“冬季三项”训练。
五、具体安排:
八月份
1、参与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的培训。
九月份
1、参加市体育中心、教研组长、专项组长会议。
2、召开体育工作例会。
3、组建校田径队并开始训练。
4、组建校篮球队并开始训练。
5、推广《阳光校园》集体舞。
6、接受市《规范做好眼保健操》的检查。
十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参加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操教材教学评比活动。
3、参加市田径专项组活动。
4、迎接市局对校园集体舞及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参与篮球专项组教研活动:联合中心小学。
4、组队参加市小学生篮球比赛。
5、进行《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十二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组队参加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冬锻三项”比赛。
3、参加扬中市体育优秀论文评比。
4、完成《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
一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撰写体育工作总结。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2篇
新学期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为了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特制定本学期的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本班共有三十名学生,其中有1-2名因身体状况特殊,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其余学生均健康,能够参与体育活动。
2、技能情况:大多数学生对跑步、跳跃、投掷及球类活动持积极态度,但他们在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方面仍需提升。
二、教材分析:
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体育教材、器材和场地情况,我将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通过学习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及健康保健知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锻炼,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会相关的卫生保健和安全知识,培养他们认真锻炼的态度。
2、通过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提升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
3、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顽强拼搏、自觉守规、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和授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做好参加本学期区级运动会的准备。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体育活动,指导篮球、立定跳远、跳绳和仰卧起坐等项目。
4、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和理论研究。
5、组织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集体活动。
五、具体安排:
1、提升三十名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立定跳远、篮球、100米等项目)。
2、利用课间操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3、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练习,营造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关心和支持,通过交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向上的动力。
5、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新的目标和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2、利用体育课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的优良风气。
3、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