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目标与收获总结报告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听课、备课和上课,深入了解了语文教师的工作职责与挑战。听课让我观察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吸收其优点;备课则要求我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并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授课中,我体会到学生的反应与参与是教学的关键。课堂管理、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同样重要。作为班主任,我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尝试通过适当的奖惩措施与师生关系的培养,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这次实习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机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
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如何高效地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是我整个实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习的第一周,我的任务主要是听课和尝试自我试讲。在这一周中,我有幸聆听了三位科任老师的八节课。在听课之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如果是习题课,我会提前做好题目,并记录下我的解题思路。我在心中设想着自己在课堂上会怎样授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积极做好笔记,重点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思路以及与我不同之处,同时留意学生的反应,把老师的优点吸收过来。我也会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思索老师为何如此授课。
2、备课与上课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开始进行备课。备课不仅是简单地阅读教材,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尽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个重新叙述的过程即已对我的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作为新老师,虽然在校园里有微格训练的经历,但与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预想到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语文既是人文学科,也是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在备课时应考虑到语文的特殊性质,绝不可有所偏失。对我而言,最困扰的问题是“教师应教到哪个程度”。作为学生时,我听课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作为教师授课,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学习。由于目的不同,我需要关注的重点自然也就不同了。在最初接触教材时,我以为一节40分钟的课文(精读课文)只需讲解初读部分;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探讨的问题实在很多,能够在一节课中讲完字音、字形、字义及初读课文,已是相当不错了。也许是了解得越多越发觉得难以入手。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在校园里未能接受充分的训练,我们在教材处理和课堂内容把握上并未做得到位。对于科任指导老师的建议,我真是如获至宝,尽量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备课。指导老师对教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我也常常与另一位语文实习老师互相提问,大家都期待着真正上课的时刻来临。
3、上课带给我的首要、最深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和我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并不会像同学们那样随意附和、立刻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认真思考,等待我的解答。当他们听不明白时,会突然提出问题,或者干脆趴在桌子上看书或睡觉。
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我认为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原因,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最初由于紧张的心情,经验不足和反应能力差,课堂中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不流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指导老师会耐心讲解哪些是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实现自然过渡,并建议我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深入研究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甚至面对面指出教案的不足及课堂上存在的缺陷。她的态度温和,常常面带微笑,即使是批评,我也能够坦然接受。
经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尽管我在许多方面仍有待改进,但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艰辛,更加理解了教学相长的真谛,使我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面对面的教学。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学识,其它诸如语言表达、心理状态及肢体语言等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整体素养。
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积极负责,认真细致,事事留心。从晨间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到作业上交、早读、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到自习课等,每一项事务都竭尽所能地负责和监督。在监督学生的过程中,我也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既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奖惩适当。
我深知,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时刻用“爱”去感化学生。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交谈,甚至一个眼神和一句鼓励,都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远的印记。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真正能体会到老师爱的学生并不多,能感悟到的,绝对是可造之才。常常的情况是我们对他们的宽容变成了纵容,削弱了纪律的威慑。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深有感触。面对的不再是几个学生,而是65人的大班,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在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必须慎重对待。惩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好的就要表扬,错的就要指出,而不是一错百错,全面否定;②惩罚的目的在于警示学生什么行为不可为,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而不是单纯的惩罚。换句话说,惩罚应作为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
2、师生关系
当看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时,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我小学的时代。小学生拥有纯真的童心,聪明而又善于思考,但在道德与情感方面仍有待提升。或许由于我们的年龄与他们相仿,他们既把我们当老师,又当作朋友,许多心灵深处的问题都会愿意与我们分享。
如今,实习结束。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明白了教师工作的伟大和神圣,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者,更是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的引导者。在传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这才是教师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