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年度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10小时前

本学期,幼儿园通过优化游戏环境和强化保教工作,确保课程的平衡与多样性。对活动室的重新规划和游戏材料的多样投放,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教师们通过案例交流和教研讨论提升游戏组织的有效性。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园内教师学习了《幼儿发展评价标准》,整合评价测试进日常活动中,有效促进了孩子们的进步。针对新教师的跟进培训和常规管理提升教师工作的规范性。教科研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和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园内也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各类竞赛与外部培训,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渠道。未来将加强课程管理的统筹性与科研引领能力,提升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组织规范化。

业务工作总结

一、关注课程,夯实保教工作。

1、优化游戏环境,确保课程平衡。

针对游戏组织中的不足之处,本学期我们特别强调要保障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为此,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游戏活动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利用大一班、中二班和中五班的教室,创设了演艺吧、益智区和棋吧,极大地拓展了活动室的内容,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我们注重结构的多样性,既有较高结构的材料,也有低结构的材料,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师在游戏组织中的有效性,我们通过案例交流和教研讨论等形式,使教师们更清晰地理解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如何利用分享和交流推动孩子游戏情节的发展及行为习惯的巩固。

2、遵循幼儿发展评价标准,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鉴于我们园内新手教师较多,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我们学习了《幼儿发展评价标准》,并深入解读各个板块的评价指标和孩子们的行为表现,从而让教师们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学期,我们还启动了幼儿发展评价测试,为了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我们将日常的评价测试整合进各类活动中,如日常观察、幼儿访谈和听评课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3、强化日常管理,提升教师工作的规范性。

本学期,我们分阶段对各班教师开展了案头资料检查、环境评比、班级网站检查和学期教学考核等活动,并将此细化为每月的保教工作规范考核指标。在每次常规检查或评比后,组长会进行层层反馈,使考核过程成为培训和指导教师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常规管理的良性循环。

4、通过一日跟进,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

针对园内新教师较多,日常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随堂听课,如早上入园环节、运动活动和游戏组织等。通过一对一跟进,及时与新教师反馈组织中的问题,使新教师在指导中不断提升活动组织能力。

5、定期召开碰头会,强化常规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反馈。

针对日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教研组碰头会的形式,梳理共性问题,与组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教研组长碰头会,及时向组长反馈日常发现的问题,提升组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碰头会,及时将进班所发现的问题与教师互动,从而提升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二、教科研合一,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1、积极探索,强化教育科研管理。

我园围绕课题《在快乐游戏中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掌握研究方向,并明确研究重点,重视课题相关资料的积累,业务园长负责理论梳理与实践研究的组织,由教研组展开教科研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园长直接领导、教学与科研直接挂钩、全体教师参与的科研运作模式,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还聘请科研部的何佩军老师,举办了科研论文撰写培训,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帮助教师们理解如何总结和提炼经验,从而实现通过科研促进教师成长、提高保教质量。

2、骨干引领,提升教师集体活动的组织能力。

围绕龙头课题,我们以“集体活动游戏化策略的组织与实施”为主题,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展示活动,通过观摩和讨论,引导教师们在活动中探索游戏化策略的应用,寻找问题并提出建议。在研讨中优化活动方案,积累游戏化教学策略。我们还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参与教研活动,例如提交关于中心话题的调查问卷,收集问题;通过分享实践案例,共同解决问题。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引发了教师的共鸣,促进教师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我们还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年轻教师集中讨论共性问题,老教师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我采用预约制,让骨干教师发言,以提升发言质量。针对年轻教师缺乏自信的问题,我们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将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组合,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进行专题思维汇报,促进相互学习。

3、小组研讨,优化个别化学习材料的设计。

围绕龙头课题,小组教研聚焦“优化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材料的研究”。鉴于上学期教师对材料设计的思考不足,本学期教研组内集体研读新教参,挖掘个别化学习内容,并鼓励教师自主申请制作材料。在教研活动前,组内举行个别化学习实践活动,共同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时发现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在研讨中进行优化,使材料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多元价值。

三、多项举措,关注师资队伍建设。

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通过区级和园级的带教和培训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新教师中开展同课异构的研究,即同一年龄段的新教师共同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由于新教师之间内容一致,他们在观摩时能够相互对照、分析哪些活动设计更为合理。这种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新教师的思考积极性,使他们在研讨中彼此学习与成长。

2、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教师舞蹈秀、绘画比赛等,参赛教师各显身手,展现幼儿教师风采。通过比赛,不仅构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锤炼了基本功与心理素质,也增强了全园教师的互相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水平。

3、重视专家资源的引领。

本学期,我们利用徐吉来老师的蹲点指导,定期开放我园的集体活动。通过观摩与研讨,教师们对集体教学内容选择的合适性、教师如何有效设计活动环节等达成了共识。我们尽量整合蹲点活动与其他活动,如雏燕活动和中心组活动,通过引进外部专家的建议,使教学方案更加优化。

4、拓展教师外培渠道。

为了及时获取最新的幼教信息,本学期我们继续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例如选派钱群到上海李慰宜师资培训中心学习游戏,钱莹参加雏雁俱乐部活动,杜晓倩、朱佳瑛、张晓旭参加白云美术培训,朱佳瑛参加新教师区级见习期培训等。通过外部培训,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5、搭建多样交流平台。

本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如中心组、雏雁展示研讨、新教师月汇报、骨干教师示范等,通过观摩评析,教师们共同学习、探讨与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1、面临的问题

(1)在园内各项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时缺乏整体考虑意识,课程管理的统筹性仍需加强,对课程实施质量的检测力度不足。

(2)一日活动的组织规范化有待提升。青年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要点尚不明确,仍需加强相关培训。

(3)科研引领需加强:管理者对整体课题的把握需明确,自身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与资料的有效性。

2、我们的思考

(1)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明确重点,力求彰显工作的计划性与有序性。

(2)关注教师在一日活动组织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建设及业务管理提供研究依据。

(3)继续提炼有效策略,关注实践中的跟进与运用,实现教科研合一,提升科研能力。

《业务年度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gongzuozongjie/17840.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