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阅读教学安排(精选4篇)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目标包括增强阅读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并结合阅读与写作,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课程中强调朗读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文学类和科学类书籍,鼓励课堂辅导与自主阅读。计划中每周安排绘本阅读课,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索绘本对知识积累和人格健全的影响。活动措施包括家长参与的书香家庭评比、晨读领读员等,旨在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总目标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励自主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通过系统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还要能“表达”,更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将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取不同的信息,体验多元的阅读乐趣,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与能力。在阅读的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实现显著提升。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言表达丰富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果。
3、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协同。
三、阅读速度及内容:
1、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易懂的文学类书籍,如童话、儿歌、寓言和故事。
3、另外,还要阅读数学、自然和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并适当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
1、倡导在课堂内进行辅导,课堂外进行自主阅读的模式。
2、组建阅读小组,确保小组内的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指定组长,负责组织和监督小组的阅读活动。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2
课程愿景: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探索与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应该充满探索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可以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书中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的欢笑,还有他们的小秘密。小学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位热爱阅读的老师,能够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如果从一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能被优秀的书籍所滋养,浸润于美丽的故事海洋中。通过阅读,他们将感受到团结、友爱、感恩、勇气等美好的品质,这些将成为连接他们与美好世界的桥梁。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通过有趣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爱上阅读的习惯,从而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最终培养出终身的书香爱好者。更希望通过阅读的力量,让孩子们影响身边的人,共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绘本阅读的意义:
(1)个人的阅读经历实质上是其内心世界的成长历程。(朱永新)
(2)共读的过程使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与情感。
(3)通过优秀的儿童书籍,我们可以向孩子传递人类共有的文明价值观及中华文化的精髓。
(4)共读有助于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初期需要老师的引导激发兴趣,逐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时间安排:
每周安排两节绘本阅读课,整个学期大约持续18周。
课程目标:
1.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开心地读书。
2. 培养他们识图和阅读基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 探索快乐绘本阅读对孩子知识积累、思维发展、情感丰富与人格健全的影响,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促进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
如何挑选优秀的绘本?我们需明白儿童早期阅读的核心在于人文情怀的体验。法国文学家史家保罗·亚哲尔提出的儿童阅读好书标准可供参考:
1. 艺术性强的书籍,能够激发儿童观察力,具备质朴之美。
2. 能够让儿童心灵获得自由和愉悦的书籍。
3. 向儿童传达对生命的尊重,包括植物、动物等生命。
4. 认可游戏这一重要活动的书籍。
5. 启迪儿童智慧的书籍,帮助他们理解人性与情感。
6. 具备恒久不变的道德价值的书籍,从中激发儿童的活力。
活动措施:
一、结合班主任共建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书香氛围。
1. 为孩子设立小书柜,逐步丰富合适的图书。
2.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包括为孩子朗读、共读、互相讨论等。
3. 记录阅读情况,包括时间、内容、感受等。
4. 加强家庭间的联系,分享阅读经验,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保持阅读的时间和频率。
1. 在早自习时设定晨读领读员,带领孩子们朗读经典。
2. 在阅读课上讲述系列绘本,为每周推荐书籍。
3. 提供展示平台,利用故事课时间进行小故事的朗读与分享。
4. 进行故事分享,让会识字的孩子示范给同学,激励更多人阅读。
5. 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体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注意事项:阅读与分享结合,避免学生在一年级阶段过度依赖读书笔记,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热情。
三、评比与汇报。
学期末进行优质书香家庭、优秀小读者等评选活动,鼓励家长参与。
1. 评比家庭阅读记录,奖励阅读量大和收获丰厚的家庭。
2. 组织“小书架”展示,促进书籍交换,提升家庭书香氛围。
3. 家长与孩子共同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方法和推荐书籍。
4. 展示学生创作的故事画作,鼓励创意表达。
四、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书籍应以清晰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为主,逐步适应孩子的兴趣。推荐的内容包括童话、科学故事、民间传说等,具体书籍可选择《安徒生童话》、《蓝猫淘气3000问》、《三毛流浪记》等。
儿歌、童谣、古诗等也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质内容,家长需帮助孩子选择健康的阅读材料,而非简单的卡通书籍。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3
总目标:
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特别是在儿童文学领域。
2、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期目标: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必读书目的阅读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实现从绘本阅读到纯文字阅读的平稳过渡,养成“每天读一点”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结合绘本阅读与纯文字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大声朗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3、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并开展深入的阅读交流。
教学内容:
必读:
《小猪唏哩呼噜》《笨笨猪》《没头脑和不高兴》
《安徒生童话》《爱心树》
推荐读:
《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和他的兄弟》
《公主的月亮》《没头脑和不高兴》
《调皮的日子》《晚安故事》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在过去三年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中,我们始终以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致力于通过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训练,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这对于部分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在这三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全体参研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阅读教学特色,师生的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了在县级课题结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水平,我校已将小学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至市级课题,计划在更高标准的要求下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三、阅读目标
1、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掌握受益终身的阅读方法。
2、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与开放性,强调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3、通过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阅读方法指导
1、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掌握快速阅读策略。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因此采用默读、略读、快速浏览和跳读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技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
2、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整合信息的策略。
相较于单篇文章的字词理解,群文阅读教学应重点关注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进行综合思考,培养他们比较、概括及归纳等阅读能力。
3、在教学中学会质疑与讨论的策略。
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思考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应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交流和讨论,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