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安排新方案

教学计划5小时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旨在遵循新课程理念,通过研究互动课堂和自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重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材内容主要涵盖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分类、时间概念等,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计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措施包括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活动、鼓励多种算法、直观认识图形、实践活动等,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明确优生与学困生的培养措施,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整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研究互动课堂,深入探索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关系,力求完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化教学模式,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质量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线,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关注选择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的乐趣。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与自主探索的环境中吸收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有幸教授一年级的班和班。尽管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已接受了一定的学前教育,但他们的基础水平各异,尤其是少数几名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刚步入小学,面对未知的校园环境感到些许陌生和不适应。然而,他们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良好的可塑性。本学期的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比较、1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分类、11至20的数的认识、钟表知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教学内容。

1、学生应熟练掌握20以内物体的数量计数,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同时学会读写0至20的数字。

2、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了解加减法算式的各个部分,并且能够比较熟练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能够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可以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

5、通过直观学习,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概念。

6、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7、初步认识钟表,能够识别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数出2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学会读写0至20的数字。

2、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及算式组成元素,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掌握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识别符号“=”、“>”、“<”并能用于表示数字大小。

5、直观认识各类图形及其特征。

6、掌握基础分类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

7、了解钟表基本知识,能识别时间。

8、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9、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书写规范。

10、通过活动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与实际感受,依据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自主探索、理解数学概念,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基于学生经验,提供熟悉的活动场景,帮助其理解数学概念。

(2)选择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互动中体会数学意义。

(3)安排“生活中的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4)设计与儿童趣味相关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5)结合儿童实际情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数的认知与计算,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并提高计算能力。

数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密不可分,数的认知是计算的基础,计算又能增强对数字的理解。通过逐步扩展数的范围,并结合简单的计算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生动理解数的意义。

3、重视数概念理解,培养学生数的表示与交流意识,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会数数,但对数的真正含义可能不太清楚。每次数的教学都需要关注数的基数、顺序、大小比较等内容,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4、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多种算法的使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例题中展示多种计算策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比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5、通过直观的方式认识平面与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儿童的生活与形状、空间密切相关,入学前已经有基本的图形与形状的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应重点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意识。

教会学生通过数学手段应对现实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解题策略。

7、安排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六、培优补差具体实施措施

1、明确优生与学困生的重点培养对象。优生为班级前20%的学生,学困生为班级后20%的学生。

优生的选择标准包括:

(1)班级前列但某学科成绩偏低的学生;

(2)学习成绩较好且潜力大的学生。

学困生选择标准为:

(1)学习积极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2)基础较好但成绩不佳的学生。

2、教师需对所选培辅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原因,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并做好记录。

3、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正确态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适时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

4、进行温馨的思想教育和家庭访问,促进家校合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安排新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1466.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