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规划(精选2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通过学情分析,识别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注意力和自控方面仍需改进。教学内容包括几何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整理、100以内数的认知与加减法、人民币认识等,重点在于100以内数的理解及加减法口算。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数位的理解、分类与整理能力、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学措施包括游戏式教学、直观教学、个别指导、作业分层布置等,力求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将对一年级(下)班的数学进行教学,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式已有所提升,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也较理想。然而,由于大多数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分心,对于倾听的习惯仍需加强。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到本学期的学习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应积极适应变化。本学期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取多种可行措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也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思想的有效衔接,确保内容在学生上学期所学基础上进行提升,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思想上要融合新思维与传统教学理念。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几何图形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知、人民币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部分)、找规律。
重点教学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各单位间的换算。3、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通过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概念,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掌握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探索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加、减法及一位数的口算方式,并能熟练进行口算。
(3)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直观认识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在方格纸上绘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之间的联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与同学的鼓励下,能主动参与观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对数学的好奇心。
(2)在教师与同学的支持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初步认识数和形可以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理解数学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4)体验通过思考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中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问题,避免过于复杂的内容。
3、布置有趣的作业,如动手实践的活动,减少单一的练习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指导家长如何有效支持孩子学习。
5、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挑战性题目,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6、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与交流,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共59课时)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1课时 2、认识图形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课时 2、期中复习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七周 6、4—6、10 找规律 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数为2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尤其是那些需要动手操作或合作完成的任务,引起了他们更大的关注。然而,我注意到,部分同学的自觉性仍需提高,上课期间有些同学并未专心听讲,口算时偶有疏忽,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够及时。尽管如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个别同学的学习成绩偏低,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规范课堂纪律和及时补差来帮助他们,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本学期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及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在掌握20以内的基本计算后,这册教材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并能读写100以内的数字,了解其组成和大小,促进他们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则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教材还包含了对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人民币的识别、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数位单位“十”和“个”,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能读写这些数字,并理解其组成及大小关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10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表述和估算。
2、熟练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够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体验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理解分类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意识到分类与数据整理之间的关系;简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了解1元=10角,1角=10分,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各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7、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对数学美的欣赏意识。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体会数学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时需充分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布置,并给予个别学困生面对面的指导。
2、重视基础口算和笔算的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具体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具,如小棒、图片等,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独立审题,勇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趣味的游戏、故事等形式,营造参与学习的氛围。
5、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创新能力。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流程,并根据具体情况制作更有效的教具和学具。
7、兼顾课外辅导,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