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第二学期)(实用2篇)
20xx小学在第二学期的教学教研计划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校本研修,鼓励教师阅读与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搭建教师与专家的互动平台。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进行教材分析交流,实施集体备课与同步研讨。重视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四级质量监控机制帮助学困生,推动青蓝工程以促进新教师成长。学校还将持续开展与边远学校的帮扶活动,优化网络教研,深化教学改革,确保课堂教学达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整体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xx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第1篇
本学期,我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教学常规的落实,聚焦课堂质量的提升,再次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与教研活动。
一、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强化学习,营造学习型校园。“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本学期,我们将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全面开放学校资料室和图书室,图书管理员和资料员需认真做好教师借书登记。教务处将向教师推荐重点阅读书单,包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各学科《课程标准》及优质教育期刊中的文章,及时分享教育改革相关的信息。鼓励教师探索文学和经典名著,推荐阅读书目如于丹的《庄子心得》和《论语心得》。结合4月23日的国际读书日,举办“20xx小学第二届教师读书演讲比赛”。
2、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创造教师与专家互动的机会。在三、四月份,学校将邀请卫方挺、胡明、张挺辰等专家来校进行“教材解读”、“案例研究的实施”、“教师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并进行课堂观摩与指导。学校将派马丽、马顺平等教师赴银川兴庆区进行“送教上门”活动,条件成熟时也会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参与教学研讨。
3、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自主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本学期,学校将设立《20xx小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每学期记录一册,分为学期栏目和月度栏目:学期栏目包括“个人发展目标、优势与劣势分析、自我要求及改进计划”等内容;月度栏目包括“本月阅读书目、学习体会、教学中的思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成功经验的自我肯定”等。这一措施旨在促进教师自我提升,逐步成长为自我管理的教师。
4、各年级和学科的教材分析交流活动将持续进行。开学初,各学科教师需全面通读教材,以表格形式分析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单元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5、认真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家常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每位教师都需重视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各种细节,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每一节课都视作优质课,用心去上。
6、继续实施“集体备课与同步研讨”活动。该活动聚焦教师的集体智慧,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本学期,各年级和学科将至少开展两轮集体备课与同步研讨,备课时需全面考虑学生特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通过“一课多人”或者“多课多人”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位教师需对同伴的教学进行客观评析,并提交高质量的评析稿。
7、开展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活动。为了帮助新进教师展现其教学才华,本学期三月下旬,近年来调入的青年教师将举行汇报课,展示他们的教学技能。
8、举办优质课竞赛活动。为了激励教师的创新和动力,本学期将在四月中旬举行“20xx小学第三届优质课竞赛”。各年级和学科将选派两名代表参与比赛,通过比赛展示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各教研组长和成员需充分重视集体备课,以达成共同学习与提高的目的,并对获奖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
9、持续推动网络背景下的“四校”联片教研活动。五月份,我校将与郭桥中心小学、高闸中心小学、巴浪湖小学的教师再次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网上备课、现场教学、网上评课等多种形式,以实现校际之间的互助和共赢。
10、开展与边远学校的“帮扶结对”和“送教下乡”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确定候桥小学为帮扶对象,从人力和物力上全力支持。教务处将每月安排一次“送教下乡”活动,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分享。
11、加强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学校承担的相关课题如“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等,积极组织课题研究与校本行动研究,确保不同课题研究的有效结合与实施,同时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2、强化网络教研,推动线上教学研究。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教研的补充,自上学期以来,教师参与热情高。学校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为网络活动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上课程、听课及评课等活动。
13、加强常识类学科的课堂教学管理,以灵活变通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这类学科的教学效果。
14、继续实施“青蓝工程”。随着新教师的加入,我校将继续推进师徒结对活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并定期对过往结对情况进行考核与反馈。
15、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力争在四月底的科技体育艺术节上展示优秀的校本课程成果,并对表现优异的课程进行表彰。
16、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由班主任教师主讲,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效率,并在学期末提交相关的研究报告。
二、注重课堂质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及“达标学校”验收工作。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是学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我们将全力准备,确保课堂教学的达标,为即将进行的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意识,建立四级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与质量的提升。
2、建立学困生的监控机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加强毕业年级的教学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分析,确保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4、规范管理“两基”档案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5、继续实施领导听课制度,确保每学期有计划地听取多节课堂教学,以便及时反馈和改进。
6、建立常规巡课制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定期总结并反馈教学情况。
7、加强专用教室的管理,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学期带来了新的机遇,让我们用热情和智慧去迎接挑战,共同创造辉煌的成绩!
20xx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秉持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贯彻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紧密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关注以学生为本,抓住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式,深入推进教学常规的落实与优化。通过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持续关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体系,基于学校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3、丰富语文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能力。
三、主要工作
(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教研活动: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和主题,确保每次备课组活动围绕“课改”精神进行,要设定研究目标,并且老师们需按时参与,确保活动质量。
2、备课:坚持“三备”原则,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增强集体备课的意识,注重资源共享,做到备课过程深刻详实。
3、上课:强化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真实、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应使用普通话交流,教师书写规范字,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细,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理念,批改作业要及时、细致,重视纠错和反馈。
5、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补缺补差的辅导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分层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推动师生共同成长。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3)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视为师生、文本间的对话。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思维方式。
(5)广泛开展大语文教学,打通课堂内外的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升学习效率。
(6)丰富练习手段,提高训练有效性,实行分层作业设计,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2、听课:鼓励教师参与组内公开课,边听边思,互相学习,尤其是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多多交流。
3、公开课:鼓励教师开设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展一节,确保人人参与听课、说课及评课。
4、利用学习型教师和名师的优势,以点带面,共享资源,共同提升。
5、开展师生共读与随笔写作活动,加强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开展学科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1、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能力。一年级进行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二年级作文创作,增强想象力;三年级的体验阅读,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四年级掌握编报技巧,培养综合能力;五六年级的阅读感悟,提升文学素养。
2、举办读书节,开展读书竞赛。每学期鼓励学生阅读三本书,并进行读书记录和古诗词的积累,教师也需研读一本教学专著,与学生共同成长。
3、各年级组织专项竞赛,如写字、作文和朗读比赛。
4、进行古诗词和生字过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