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安排(通用3篇)
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运动兴趣和提高运动技能。教学将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尊重学生选择,给予自主空间,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安全意识始终放在首位,确保体育活动环境的完备与安全。通过持续学习与研究教材,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以田径、体操、球类及基本运动技能为主,结合游戏和辅助性练习,提升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类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体育课堂的优化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1篇
本学期,我将以“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为主题,围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兴趣、提高技能”的关键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分析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烈的时期,他们对于不同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与学生共同进行游戏和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愿意参与,乐于与我交流,相信我的指导。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是教学的核心,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会积极创新,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样,本学期我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努力做到洞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我会定期组织各种游戏和活动,增强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
2、教学目标与措施
一、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确保体育活动环境的完备与安全,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持续学习与研究《体育与健康》教材,保持互听课与评课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三、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应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多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水平目标安排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与灵活化;内容应多样化,形式应丰富多彩;教学设计应新颖化、趣味化与个性化。体育教学应始终围绕“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的主题,尽量让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新颖、生动与轻松,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全面发展。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体育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体育课堂的优化。
五、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选择要有利于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新颖的场地布置和有选择性地调整活动场地,都能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整洁美丽、充满活力的环境中时,能够产生轻松、愉悦和安定的积极情绪,促进他们的自信和乐观;反之,环境的恶劣则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六、上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体育课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因而在安全上需要关注多方面的事项,这些事项会根据锻炼内容和器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长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得穿越跑道。这样不仅是比赛的要求,更是安全的保障。当接近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循规定,因为此时身体的冲击力很大,思维集中在竞技中,往往容易忽视安全,一旦互相绊倒,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2)立定跳远时,必须严格遵循教师的指示,确保跳跃后能够落入沙坑中,这不仅是跳远技能的要求,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重要措施。
(3)在进行抛掷等锻炼时,如投实心球,必须按照教师的指令执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马虎。这些体育器材通常比较坚固且沉重,如果随意操作,可能会导致他人或自己受伤,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4)参与球类等项目的锻炼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要在争抢中莽撞行事,遵循比赛规矩对安全很重要。
3、体育课中考具体安排
一、9月份进行身体素质耐力、定量素质、定性素质恢复阶段。
二、10月份主要以耐力素质、定量和定性素质训练,进入提高阶段。
(1)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2)篮球;
三、11月份: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单杠引体向上、篮球、一分钟跳绳;
四、12月份:排球。
五、1月份:足球。巩固训练,做好迎接考试的准备,拓展活动,提升课堂常规训练。
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篇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表现较好,但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此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发展,尽管运动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仍需加强。他们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理解、发现和创造。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克服困难,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愉快的生活态度,了解自身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以队列和队形练习为主,每节课都要进行相关的练习。
2、掌握基本的体操、快速跑、技巧、投掷以及身体素质训练和篮球比赛等内容。
3、在课堂中多加入辅助性练习,如进行定时跑和定距离跑以发展耐力和速度;通过立定跳远、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和免子跳等练习提升下肢力量;安排速度力量和耐力练习,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表现。
4、采用小重量或无负重的方式,通过协同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训练来增强速度与力量。
三、教材内容
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主要包括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和篮球等基础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技术。按照学校的安排,本学期共安排20周的课程,每周包含3学时,总计60学时。实际教学按16周进行,共48学时。因场地和天气条件等原因可能会临时调整课程计划。本学期将以队列和队形练习为主,每节课都要包含相关练习,结合中国象棋比赛、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基本体操、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和篮球比赛等内容。还会设置一些辅助性活动以增强耐力和力量,和改善协调性及力量表现。课堂上将尽量加入1到2个小游戏。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并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的成长评价记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 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2. 在教学中,强调“三基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完成体育教育的各项任务。
3. 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的强度和量,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4. 认真记录学生学期和学年的体育成绩,重视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定期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便指导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五、学生分层措施
1、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
2、鼓励优生养成自觉练习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3、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4、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给予关心和爱护。
5、定期针对优生、学困生进行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各自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
起止时间
内容
执行情况
1
2.6~2.12
1、开学教育 2、折返跑 3、蛇形跑
2
2.13~2.19
1、圆形、8字接力跑 2、2分钟地形跑
3、10米×4往返跑
3
2.20~2.26
1、200~300米绕图形跑 2、考核:10米×4往返
3、游戏课
4
2.27~3.4
1、双人蹲跳 2、原地双脚起跳触高物
3、空中接来球
5
3.5~3.11
1、跑起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 2、考核
3、游戏课
6
3.12~3.18
1、胸前传接球 2-3、传球击打目标、过圈
7
3.19~3.25
1-2、各种方式传接球 3、考核:双手胸前传接球
8
3.26~4.1
1-3、放风筝
9
4.2~4.8
1、足球:脚内侧对墙连续踢球
2-3、脚内侧对墙连续踢球—接球
1
4.9~4.15
1-2、两人脚内侧传接球练习 3、四角传接球
1
4.16~4.22
1、考核:对墙连续传接球 2-3、理论课
1
4.23~4.29
1、两脚前后站立侧向投掷垒球
2-3、侧向站立投掷沙包
1
4.30~5.6
1、考核:侧向投掷垒球 (五一放假)
1
5.7~5.13
1-2、攀爬80~100厘米高地障碍物 3、跳长绳
1
5.14~5.20
1-3、跪跳起
1
5.21~5.27
1、考核:跪跳起 2-3、踢毽子
1
5.28~6.3
1、后滚翻 2、后滚翻组合 3、考核
1
6.4~6.10
1-2、屈腿悬垂摆动 3、游戏课
1
6.11~6.17
期末考试
2
6.18~6.24
机动
2
6.25~7.1
机动
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3篇
一、指导思想: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旨在促进三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二、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学习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3、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提升学生对自身健康和集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体育精神,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体育技能,并在1至2项运动项目上取得特长。
6、掌握中考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要领,并达到熟练水平。
三、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熟悉中考体育项目并达到掌握程度。
2、通过游戏和简化的比赛规则,提升技战术的应用能力。
3、采用安全的方式参与运动,培养广泛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升自我学习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4、在全面提升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进一步发展灵活性、速度和有氧耐力,了解营养需求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定合理体育学习目标的方法,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6、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识别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广泛收集信息,并能够对比赛和表演进行评论。
四、教材分析:
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有计划的体育教学工作,教授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同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教材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乒乓球;身体素质训练。
教材重点:
快速跑的技巧;立定跳的要领;实心球与铅球的投掷技术;
教材难点:
弯道跑与呼吸调节的技巧;跳跃过程中的起跳各环节;球类运动中的人球结合。
五、具体措施
1、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营造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促进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富有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和竞赛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进行锻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主动学习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