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方案(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该计划设定实验目标,包括培养科学精神、掌握实验方法、提升观察力和创新意识。重点在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结合,难点在于探究方法与创新思维的融合。所有实验需填写实验通知单和记录表,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循,并组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具体实验安排涵盖多个主题,如动能、扩散、热传递等,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需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实验后的数据整理,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1篇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为有效推动实验教学,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实验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2.掌握规范的实验方法。
3.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的重点将放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上。
三、实验难点:
1.在教学中寻求探究方法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2.将部分演示实验转变为小组实验的形式。
四、实验措施:
1.所有实验均需填写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表。
2.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3.组织认真,进行细致指导。
4.开展多样化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物理兴趣小组的实验活动。
五、实验安排: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 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 星期一 动能影响因素的研究(3、4)
星期二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6、7)
星期四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第二周 星期一 二氧化氮扩散的实验(3、4)
星期二 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6、7)
星期三 探索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
星期四 热传递及内能的变化(3、4)
星期五 研究比热容的实验(5、6)
第三周 星期四 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 声源振动的普遍性(2、3、5、7) 通过内能做功
星期三 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音色(24、5、6)
第五周 星期一 摩擦起电实验(3、4)
星期二 手感测水温(2、3、5、7)
星期三 电流的形成原理(2、7)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星期四 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与绝缘体的比较(3、4)
第六周 星期三 组成串联与并联电路
星期四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第七周 星期二 压缩气体的液化实验(2、3、5、7) 电流实验(6、7)
星期三 观察碘的升华现象(2、4、5、6)
星期四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第十一周 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星期四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3、4、6、7)
第十二周 星期一 电阻大小影响实验(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实验(2、3、5、7)及变阻器实验(6、7)
第十三周 星期二 照相机原理的探究
第十四周 星期三 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2、7)
星期四 幻灯机的使用及放大镜的原理
星期五 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
第十五周 星期三 使用天平测量固体与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4、6、7)
第十六周 星期一 电功的实验(3、4)
星期二 测量额定功率(6、7)及再次测量物体的质量
星期三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星期五 探索焦耳定律的实验(5、6)
第十九周 星期二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关系(2、3、5、7)
星期三 同一直线上的两力合成实验(2、4、5、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物理现象源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生动的实验和有趣的现象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它不仅能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感性材料,还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对学生的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时需遵循以下几点:
1、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物理现象。实验必须成功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关键环节。例如,在讲解大气压时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时,要保证纸片能有效封住杯口,防止空气进入;又如在“惯性”教学中,进行“快速抽出纸条而杯子不动”的实验,需要掌握快速抽出的技巧。演示失败不仅会让学生失望,也可能影响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
2、现象必须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的核心在于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物理现象。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现象,并且看得清楚是至关重要的。所用器材应选用尺寸适中且灵敏度高的设备,并适当调整仪器的高度,以便于所有同学观察。如在观察压强计实验中,可通过染色水和背景衬托提高可见度。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象,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器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推理容易
演示实验应当简便易行,操作简单,逻辑推理清晰易懂。例如,在介绍“摩擦起电”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塑料水笔和干发进行实验,展示摩擦吸引纸屑的现象。在讲解“压力与受力面积关系”时,可以利用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力夹持,同时观察凹陷程度。这种方式不仅易于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科学的存在,从而更容易接纳新的物理知识。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学习活动。”这种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良好实验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分组实验顺利进行,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和习惯,特别是考虑到初中生自制力较弱,初期可能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在组织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需完成预习
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充分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从而在实验时更加自信、明确目的,提高实验效果。
2、进入实验室后,按组就坐并保持安静
学生在实验室应自觉按照分组就座,避免随意接触器材,保持实验室的秩序。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避免大声喧哗。如遇到异常现象,学生可举手提问。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对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对于常见错误可与全班进行讨论,营造探索和讨论的学习氛围。
4、实验后整理器材和记录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整理器材并处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发现测得的数据存在过大误差,应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反思误差原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3篇
一: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根本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引入物理概念,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猜想,进而发展新的知识。我们应当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细致入微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的结合。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关键。我们应当切实开展各类实验活动,使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要积极组织课外物理活动,形式应多样化。例如:小型实验、科学制作、小发明、科普论文、科技讲座及教具的修理或自制等。
在进行每一个具体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熟悉所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第四,清楚实验的具体步骤,了解需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检查器材,了解仪器的使用;接着,组装实验设备;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结束后,应让学生仔细清点实验器材,确保将其归还原位,并完成实验报告。
本学期计划安排6个分组实验和若干演示实验及实践性问题。大多数实验所需器材易得,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测量现象,归纳出客观规律,进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二:本学期学生分组实验安排
第二周 2.252.28 探究电流做功大小的影响因素
第三周 3.3-3.7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四周 3.103.14 探讨熔断丝熔断的原因
第六周 3.243.28 研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
第八周 4.7-4.11 组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第九周 4.144.18 制作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