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教学安排
本班共有32名学生,男生18人,女生14人,学习态度积极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存在提升空间。男生思维灵活,女生在理解能力上稍显不足。识字与写字方面,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良好,但对字典的使用不够主动,书写存在错别字;阅读能力较强,但情感投入不足,需加强信息提取和内容概括能力;写作素材单一,表达情感不足;口语交际参与度不高。教材分为六个专题,包含21篇课文,并设有“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教学目标强调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重点关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与表达方式,难点在于概括和运用表达手法。改进措施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增加阅读量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班目前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14人。来自本施教区的学生有10人,非本施教区的学生有22人。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热情,喜爱阅读,并且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需加强。进入高段后,男生的思维普遍较为灵活,而女生在思维活跃度上略显不足,尤其部分女孩子在理解和接受能力上需要提升。
1、识字与写字。作为高年级学生,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但仍然存在不愿主动使用字典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创造利用字典的机会)、词汇理解能力不足、书写习惯不够规范、错别字频繁等问题。
2、阅读。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但感情投入不足;他们掌握了默读和浏览的技巧,但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较为一般;在概括主要内容和理解深度句子方面仍需更多指导,特别是针对中下层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一些表现手法有基本的理解。
在课外阅读中,大部分学生能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特别喜欢童话、故事及文学类书籍,而对古今中外名著的接触较少;女生对科普类文章的兴趣普遍不及男生;能够主动积累阅读材料的学生约占一半。
3、写作。在写作方面,优秀学生相对较少,最大的缺陷是写作素材单一,难以表达个体独特的情感和印象,写作方式较为单一。
4、口语交际。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不高,倾听和评价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
5、综合性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感兴趣,其中一些学生表现突出,综合能力较强,但在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指导上有所欠缺。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依然按专题分组,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人生感悟、民俗文化、深切的追忆、经典名篇、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每个专题后面有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阅读和背诵的古诗词,同时在教材最后安排了一组“综合复习”,提供9篇复习材料供期末复习使用。
本册教材共包括21篇课文,除去最后一组,包含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有三次“资料袋”和五次“阅读链接”。“回顾·拓展”栏目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部分组成,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等内容穿插其中。
本册要求学生能够书写80个汉字,教材后附生字表,并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出自精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则为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要求能记住但不要求书写。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组成。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写80个字,累计可写2500个,认读3000个汉字。
2、用硬笔书写规范的楷书,书写整齐,并具备一定的书写速度。
3、能够使用毛笔书写楷书,感受汉字的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够在1分钟内默读不少于300字,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从中提取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感受表达的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提升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能在交流中大胆表达个人观点。
6、诵读优秀的诗文,注意体会作品的声调和节奏,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阅读范围,课外阅读总字数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和信息搜集的方法,扩充知识面。
9、受到优秀作品的激励,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2、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积极积累个人的见闻,珍视独特的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3、能够写简单的叙事和记叙文,具体内容,真实情感,做到详略得当。
4、根据表达的需求,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5、能够自我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修改交流,确保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整洁。
6、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写作任务。
(四)口语交际
1、与他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应有条理,语气和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及社会活动,进行主题讨论与分析。
2、初步掌握查找和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情感,理解表达方式;关注重点句段,加深理解;主动积累语言并灵活运用;习作情感真实,结构合理。
2、难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本的表达手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学习详写与略写的技巧。
五、改进教学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明确各专题的学习目标,最后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启发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观点,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与方法进行目前的学习。
4、引导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个人藏书、同学之间的阅读交流等方式,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5、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引导学生检查知识盲点,使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升。
6、注重培养优生和补齐差生,使优生脱颖而出,后进生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