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通用3篇)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包括增强计算机直观认识、掌握网页制作和PowerPoint制作技能、养成良好操作习惯等。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存在学习状况参差不齐的问题,如偏科、缺乏学习目标等。教材主要涵盖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演示,计划通过教师授课与实践相结合,激励学生自学和互动。教学方法将采用实例教学和活动教学,关注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上浏览与电子邮件使用等。课程安排为期17周,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及德育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获取、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直观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愿。
2、掌握网页制作(FrontPage20xx)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网页。
3、学习使用PowerPoint20xx,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5、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鼓励同学间的互动与创新设计。
三、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有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学生学习状况参差不齐,中等生往往存在偏科现象,学困生则在学习上显得懒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动手能力不足,课堂上容易分心,不愿记笔记且缺乏课后复习。虽然对信息技术逐渐产生了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往往沉迷于小游戏,导致学习注意力的分散。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较少,每周仅一节,学生容易遗忘所学内容,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常有机会接触电脑,更加熟练;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导致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很高,操作技能相对生疏。
尽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于该课程相较于语文、数学不那么单调,加之新鲜感,学生认为很有趣,但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往往集中在游戏和网上社交,而非学习本身。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对这门学科的认识。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主要包括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由于学校计算机未安装FrontPage20xx,网页制作的内容只能作为理论了解,因此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放在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上。
四、具体措施
本学期教学将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小竞赛和课堂评价的形式,重点是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的技术教学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措施包括:
1、通过实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并培养相应技能。利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件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利用所学进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
2、采用“活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作为学习促进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心。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挥特长,确保他们不仅学会基本知识,也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
本学期:第一部分是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演示——重点学习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具体内容包括:
探索PowerPoint的世界
1. 幻灯片的外观设置
2. 幻灯片文字的编辑
3. 插入图片与艺术字
4. 添加声音和视频
5. 使幻灯片动起来
6. 应用设计模板;第二部分是构建连接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一、具体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上浏览和信息下载
3. 电子邮件的使用
4. 创建和维护个人博客。
二、学情反馈
1、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够扎实,信息收集能力有待提升。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有待加强。
4、个别学生的上机操作行为不够规范。
5、部分学生在键盘操作上不够熟练,仍存在单手操作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3、规范学生的上机行为。
4、在适当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策略
1、认真研究课程内容,精心备课。
2、细致讲解每一部分内容。
3、耐心辅导每位学生。
4、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学习效果。
五、教学安排
课程顺序:(内容)周次及课时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周
2. 网上浏览与信息下载 2—6周
3. 电子邮件的使用 7—9周
4. 个人博客的创建 10—11周
5. 期中测试 12周
6. 迈入PowerPoint的世界 13周
7. 幻灯片外观的设置 14周
8. 幻灯片文字的编辑 15周
9. 插入图片与艺术字 16—17周
10. 添加声音和视频 18—19周
11. 让幻灯片生动起来 20周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在课堂中高效体现思维碰撞和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其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Word软件有了一定的掌握,但由于每周仅有一节课,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遗忘率较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复习和知识的巩固。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本册内容分为两个章节,分别是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和网页制作。本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技术价值的认知,学习此教材不仅使学生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思维与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德育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
第一章
1、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2、掌握局域网中共享资源的使用与设置。
3、了解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4、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检索及下载信息的方法。
5、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软件收发和管理邮件。
第二章
1、理解网页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Frontpage的使用技巧。
3、学会制作内容丰富的网页。
4、掌握网页装饰的技巧。
5、掌握各种超链接的建立方法。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计二十一周,扣除假期后,八年级的计算机课大约有十七周。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课时
第一周
§1、1 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拓扑结构
机房1
第二周
§1、2 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介绍
机房教室1
第三周
§1、3 理解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机房1
第四——五周
§1、4 学习上网浏览信息的技巧
机房2
第六——七周
§1、5 网上信息的下载与管理
机房2
第八——九周
§1、6 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方法
机房2
第十——十一周
§2、1 网站的创建
机房2
第十二——十三周
§2、2 网站内容的丰富化
机房2
第十四——十五周
§2、3 网页的美化技巧
机房2
第十六——十七周
§2、4 设置网页超链接与发布流程
机房4
第十八周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