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安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分为六个单元,涵盖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及动物等内容。每个单元通过精选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综合性学习、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活动,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融合知识、技能与情感,强调开放性与互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践活动与多样化评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辅差措施,以“一帮一”学习活动激励优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实施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增加语文学习的吸引力。教学进度表细致安排,涵盖各单元的学习主题与活动,确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兴趣。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为线索,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重要部分。
本册书的六个单元主题依次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与动物。
第一单元选取了五篇关于个人成长的文章,第二单元则收录了五篇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情怀的课文,第三单元着重讲述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涵盖文化艺术类的作品,第五单元关注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而第六单元则集中描写动物相关的内容。
在阅读章节中,所有选文都经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表达的严格筛选,特别是引入了众多经典名篇。通过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深意、抓住要点、发表看法等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了完整的单元组织。
综合性学习方面,第一、三、五单元安排了三个小规模、层次较少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第二、四、六单元则包含了三个较大规模的综合性活动,定义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些小活动包括: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谈探险,均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旨在延伸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每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提供了若干选项,以便于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调整,既保持了选择的自由度,又为创造提供了空间,真正促进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
本册名著导读包括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以及法布尔的《昆虫记》,这些著作与课堂阅读有机衔接。例如,《童年》对应成长单元,《鲁滨孙漂流记》则与探险单元相连,而《昆虫记》则引入动物单元,作为课外阅读的延伸,帮助学生拓展更广泛的视野。
课外古诗词部分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注重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旨在增加文化积淀。
汉语知识方面:了解实词的使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班级表现出了以下几点特色:
1、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有所拓展。
2、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究开放性问题,逐渐形成自我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中有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学活动开展较为顺利。
存在的问题包括:
1、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上有待加强。
2、学习目标较为模糊,缺乏明确性。
3、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水平差异明显,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落后。
5、阅读积累不够,视野较窄。
三、教学设想
要整合教学目标,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实现有机结合。
关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逐步转变语文课堂的单一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教学方式应注重互动性,实现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互动。通过共同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
第四,教学过程需强调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各种活动,从而掌握知识,融会贯通。
第五,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体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深化认知过程。
第六,课堂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
第七,重视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情况与学校实际情况,本学期拟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综合性,突出重点,重视知识、能力与情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记忆、思考、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并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教学过程应强调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提升语文能力。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避免繁琐的分析与机械练习。
5、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实践机会。
6、调整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相应的指导。
7、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8、注重双基教学,兼顾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
9、紧跟社会形势,推进语文素质教育。
10、实施“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的作文教学,以提高写作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确保每课、每单元的过关。
13、开展培优辅差,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14、增加学生阅读量,激发兴趣,提升写作水平。
15、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
16、设置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释等,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进步。
2、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帮助后进学生成长。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与训练。
4、发挥优秀生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分享学习方法,激发差生兴趣。
5、指导后进生重视多做练习和重复,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特别是改变学习态度与积极性。
6、鼓励优生进行创新,尤其是在阅读与写作方面。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4)、爸爸的花儿落了(3)
第二周:丑小鸭(2)、诗两首(2)、伤仲永(3)
第三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四周:黄河颂(3)、最后一课(4)
第五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土地的誓言(2)、木兰诗(3)
第六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2)、邓嫁先(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第七周:音乐巨人贝多芬(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孙权劝学(3)
第八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3)、复习(4)
第九周:段考
第十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评讲试卷(自修)、社戏(4)、安塞腰鼓(3)
第十二周:竹影(2)、观舞记(2)、口技(3)
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3)、伟大的悲剧(4)
第十四周:荒岛余生(4)、登上地球之巅(3)
第十五周:真正的英雄(2)、短文两篇(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谈探险(2)
第十六周:珍珠鸟(3)、斑羚飞渡(4)
第十七周:华南虎(2)、马(2)、狼(3)
第十八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3)、作文讲座(4)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