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概览
本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实施多元评估方式和丰富的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包括“优质课堂教学”和“学习型教研组”达标活动,通过教研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关注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推动特色课程,特别是英语和科学课程的建设;建立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分享与成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减负增效政策;加强选修课管理,确保教学规范;并通过科学活动和阅读项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体教职员工将共同努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持续进步。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市北外附属xx学校“十三五”规划》,以“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核心目标,围绕学校《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进行教学工作安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我们将专注于教育的核心素养,实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举办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以推动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中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达标与评优”活动,实施“学习型教研组”和“优质课堂教学”达标评比,以教育科研为导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基本情况
xx小学目前设有68个教学班,涵盖10个义务班,学生总人数约2200人,现有教师147名,其中班主任66名。研究生比例占专任教师的35%左右,教职员工队伍活力十足,工作热情高,专业素质优良。
三、工作重点
1、实施“优质课堂教学”及“学习型教研组”达标活动。
通过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合作,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外部培训、海淀区的教师交流平台,搭建教师成长的专业平台。通过组织赛课和示范课,推动“优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评价教研组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计划制定、教研活动执行等多维度,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2、增强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邀请学科专家进行系统培训,逐步构建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团队,确保形成优质的教学核心力量。持续推进“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名师团队,创造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环境,形成长效支持机制,通过“星级教师”和“教坛新秀”的评比激励教师自我提升。
3、专注核心素养,创新教与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优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推广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实施,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设立教学论坛,围绕“教学方式变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讨论与分享。
4、发挥特色课程优势。
英语学科将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注重课程设计,通过制定各年级的英语教学方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元智科学课程,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教研。
5、建立以分享为主的校本教师培训模式。
制定本学期的校本活动计划,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之间的“金点子”分享,通过内部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学生在行为习惯外,还需关心其心理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7、推动学科特色项目建设。
实施流动图书馆建设,推进阅读工程项目,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各教研组需制定阅读计划,期末展示和总结阅读成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开展“墨子文化少年国学院”、“少年科学院”和“少年足球队”等项目,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建设优质特色项目。
8、落实减负增效工作,丰富学科活动。
继续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为重要任务,深化高效课堂研究,优化课前和课后作业安排,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学业质量,为课程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开展多样的学科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9. 加强选修课管理。
教研组长需对本学科的选修课负责,落实选修课及学校队伍工作计划,重视日常教学管理,开展体艺选修课,丰富学生艺术生活,促进全面发展。期末进行选修课展示活动。
10、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以每学期“5次”评价为抓手,对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估;结合多元化的评价结果与学期末终结评价,奖勤罚懒,形成积极向上、纪律严明的工作氛围。
四、具体措施
(一)开展“优质课堂教学”及“学习型教研组”达标活动
1、“优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课堂是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情感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平台。本学期计划开展“优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第四周至第八周,由教研组及学部领导负责听评课,并依据“课堂教学能力”标准进行评价。期末要求全员达标,确保优质课堂的持续性。各教研组将推出示范课,安排校内展示。
2、“学习型教研组”达标活动
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本学期将开展“学习型教研组”达标活动,各组需提交教育理念、活动计划和微信群成果等材料,评估达标组将获得证书,未达标组需重新申请。
(二)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词:以赛促研 专家引领 自我提升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成绩与学校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1、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成为“适合一切学生的高质量教师”。
2、制定专家引进计划,依托各级专家的引导和培训,开展系统教研活动,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3、推行“一师一优课”制度,通过多种图片展评与课例分析,鼓励每位教师至少上公开课一次,促进年轻教师提升。
4、推行“一师一论文”制度,鼓励每位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促进反思与总结。
5、继续开展“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制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6、举办“教学月”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教研组的竞争。
7、通过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8、借助各类评价,促使教师能力提升。
9、开展“星级教师”和“教坛新秀”评选,激励教师发展。
10、举办校本教学研讨,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三)增强特色课程建设——关键词:提升口语水平
1、英语特色建设与双语科学课程。
2)通过科学嘉年华活动,加大宣传,提高科学课程的受众。
(四)各学科明确短期目标——关键词:学科口号 务实清晰
1、各学科设定具体短期目标,并以口号形式传达。
2、开展相应活动以达成短期目标,并根据情况进行考核。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关键词:减负增效 培养兴趣 提升素养
1、定期评估学科活动的效果,确保全员参与。
2、确保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收获与奖励。
(六)建立学生学业档案——培优补差 全面提升
1、及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学生成绩分析。
2、召开学生成长会议,共同探讨提升方案。
(七)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关键词:每天渗透 举手投足 规范大气
1、制定课堂习惯养成标准与目标。
2、各教研组要对习惯养成进行跟踪与评价。
(八)切实提升选修课质量——关键词:过程监控 成果汇报
1、确保选修课课堂的高效与规范,定期汇报进展。
2、结合校队训练,提升选修课的质量。
(九)教科研工作——关键词:助力课堂教学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十)建设流动图书馆——关键词:书香中成长
1、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推动阅读活动。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关键词:深入课堂 奖优罚劣 连带责任
1、落实教学“五认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听课与巡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关注作业管理与教研活动,保证教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