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2篇
本教学计划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涵盖了班级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班级共有30名学生,基础知识较好,但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增强基础训练,并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内容涉及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的计量、统计知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的乘除法、小数概念、面积计算及时间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并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集中于除法、乘法、面积计算及数据分析,计划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方面取得进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 30 人,其中男生 15 人,女生 15 人。大多数学生来自附近的村庄,少数学生居住较远。经过上学期的成绩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总体较好,平均分达到了 90 分,但仍有个别学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部分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且有一名同学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作业完成情况时常不佳。本学期我们将不仅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还会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覆盖以下几个方面: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的计量、统计知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与计算方面的
教材中 “数与计算” 的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我们会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给予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避免使用冗长的文字描述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学习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
(2) 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在“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理解能力。
(3) 量的计量方面的
除了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展了时间单位的知识,涵盖年、月、日及 24 小时计时法。
(4) 统计知识方面的
教材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统计知识,包含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推断。
(5) 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两个单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猜测和推理,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6) 实践方面的
本册教材还设计了“年历制作”和“校园设计”两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熟练进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乘法和除法估算与验算。
2. 能够口算一位数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以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
3. 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读写小数,并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 认识东、南、西、北和其他方位,能够描述物体的方向,理解简单的路线图。
5.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6. 了解时间单位及其关系,能够运用 24 小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初步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计算。
8. 体验从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9. 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0. 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11. 养成认真书写和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 数与计算的教学要灵活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感。
2.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结合实践与探索,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感。
3. 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逐步培养统计观念。
4.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困生转化措施
1. 上课时关注学困生,多用鼓励的语言支持他们。
2.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辅导,填补知识空白。
3. 作业和试卷需要及时反馈,确保学生理解。
六、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在于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面积计算”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平均数。
七、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计算器、数棒、简易指南针、年历卡、 24 小时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单天平等工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理解数学的深远意义,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应逐步掌握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积累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学习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于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学生们逐渐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这为本册的学习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外,还需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位置与方向;一位数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数与计算的重点单元。我们将精心设计教学顺序,拓宽教学步伐,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空间。计算法则不会以文字形式出现,重在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笔算过程与算法的原理。计算应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其在现实情境中的意义,逐步培养出一种——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终通过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思维方式。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内容主要涵盖“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展了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包括时间单位的年、月、日及24小时制的介绍。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册教材中,一方面利用已学知识帮助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比如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平均数概念的引入及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结合实际问题,深入教授如何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合理推测。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包含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训练学生利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旨在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兴趣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够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能够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位数的除法,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能够读、写小数,并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用给定方向辨认其他方向,使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方位;能够阅读简单的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5、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使用自选单位测量和估计图形的面积,掌握并认识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其面积,估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知道各个月及全年的天数;熟悉24小时制,并能够用该制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技能;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敏感性,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以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意识,重视提升他们的估算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灵活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视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
7、重视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确重点,把握难点,确保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周次 | 起止日期 | 计划进度 | 课时安排 | 备注 |
1 | 2.16-2.17 | 位置与方向 | 2 | |
2 | 2.21-2.24 | 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 3、1 | |
3 | 2.28-3.3 |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 2、2 | |
4 | 3.7-3.10 | 笔算除法 | 4 | |
5 | 3.14-3.17 | 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 3、1 | |
6 | 3.21-3.24 |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 2、2 | |
7 | 3.28-3.31 | 年、月、日 | 4 | |
8 | 4.4-4.7 | 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法 | 1、1、2 | 清明节休息 |
9 | 4.11-4.14 |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 1、3 | |
10 | 4.18-4.21 | 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面积 | 1、1、2 | |
11 | 4.25-4.28 | 面积 | 4 | |
12 | 5.2-5.5 | 劳动节休息 | ||
13 | 5.9-5.12 |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 3、1 | |
14 | 5.16-5.19 | 小数的初步认识 | 4 | |
15 | 5.23-5.26 | 解决问题 | 4 | |
16 | 5.30-6.3 | 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 1、2 | 儿童节休息 |
17 | 6.6-6.9 | 总复习 | 4 | 端午节休息 |
18 | 6.13-6.16 | 总复习 | 4 | |
19 | 6.20-6.23 | 总复习 | 4 | |
20 | 6.27-6.30 | 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