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阶段性总结报告
本次工作总结集中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措施包括优化组织保障、强化基础保障和完善政策保障。通过整合领导机构和34个部门的协同发力,提升了政策落实效率。推动银企合作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校企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社企结合发展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企业规模、创新能力不足及融资、用工难等问题,且政策知晓度低。下一步计划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研究,优化市场环境,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基础保障,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地
全面贯彻省、州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优化组织保障。完善领导机构,由县长统筹负责,分管副县长具体落实,并整合34个县级部门协同发力,明确各自工作内容与职责,细化责任,确保民营经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基础保障。深入开展前期准备,组织政企座谈,学习讨论关于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认真研究川办发〔20xx〕72号、阿委发〔20xx〕10号等文件,召集60家民营企业展开集中协商,借助集思广益,组成2个调研小组深入市场,整理汇总形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三是完善政策保障。科学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专项资金奖励办法》等措施,结合本地工业企业实际,制定11项优惠政策,设立工业与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账户,自20xx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已有2家企业获得商标奖励,9家企业获评诚信守法企业。
(二)突出协作共推,凝聚民营经济发展合力
探索新的机制与路径,推动民营经济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实现协调发展。一是重视银企合作。由政府协调县内金融机构,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企业融资2.6亿元。开发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建立高低搭配的金融服务模式,确保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与增量“双不低”。促进市场主体诚信建设,20xx年度企业年报率达到92.25%、农民合作社年报公示率为100%、个体工商户年报率接近99.18%。二是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动新模式,与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多次企业管理与农科等知识培训,提升企业运营理念、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能力。三是强化社企结合。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推介活动,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新销售模式,发展“互联网+”“电商+”等新业态,建设2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加速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新格局。
(三)结合实际发展,彰显民营经济发展成效
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主动服务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全面提升服务。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民营企业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的基础建设,为企业集群发展搭建平台。成立县投资服务中心,专责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工作。截止目前,招商引资的国内外资金累计达到17968万元。二是夯实制度保障。将民营企业建设纳入重点项目进度督办,由分管副县长跟进落实,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讨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发展情况,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策”等措施,精准施策,认真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举措。20xx年,新增规上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家。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品牌战略,纳入产业发展“六化”进程,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展会、竞评,已有“松茸”、“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神沟九寨红葡萄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四姑娘山天然沙棘获得“省著名商标”。出台《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民营企业积极申报技术创新、研发及专利等项目,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奖励,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纵观近五年的发展历程,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一)在总量、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尽管近五年我县民营市场主体翻倍增长,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依然差距明显。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数量稀少,截至20xx年,规上企业仅有9户,从科技含量来看,我县民营企业中科研及技术服务类企业仅16户,显示出我县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较为薄弱。
(二)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许多企业反映融资需求旺盛,66%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紧张;77%的企业面临用工短缺。融资方面主要是贷款门槛较高、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贷款渠道有限、小额贷款手续繁琐;用工方面则面临招工困难、技术工人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等问题;在用地方面,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用地指标的进一步压缩,使得民营企业获取用地指标变得艰难。
(三)扶持政策知晓度低,政策受益面有待拓宽。
虽然我县在简化政务、减免收费,以及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措施相对分散,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民营企业对相关扶持政策的知晓度较低;部分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不及时、不连续、不完善和不到位等问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叠加效应,政策的受益面仍需进一步扩大。
三、需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问题
提供平台,搭建支持载体。一是恰当时机组织融资需求座谈会、对接签约会等,构建银企沟通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加强对政府服务人员、民营企业家及大学生创业人员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业大讲堂等方式,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与管理咨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四、下步打算与相关措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政策性强,覆盖面广,需要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下一步,政府将充分发挥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查考核及实施决策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全力推进全县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合力推动发展。
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全县工作的统筹性,加强信息共享,定期进行议事协商,做好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衔接,形成密切配合、全方位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政策研究,聚焦方向推动发展。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增强对发展方向、行业类别和宏观战略的引导。引导民营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其“走出去”,扩大交流与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科技支撑,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促进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聚集发展,助推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与层次提升。
(三)优化市场环境,聚力服务推动发展。
以“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为目标,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减负、提速、增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聚集机制推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方法,构建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有明确指标、推进有有效抓手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