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秋节亲子活动策划方案(通用2篇)
本方案旨在通过亲子互动活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与民间传说,强调丰收与团圆的主题。活动包括体验中秋习俗,如品尝月饼、绘画和制作灯笼,增强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并提高亲子间的互动。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讨论月亮形状和变化,以及参与手工制作,孩子们不仅可以表达对节日的感受,还能在活动中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教师将指导孩子们进行绘画和创作,鼓励他们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科学探索精神。孩子们将在欢乐的氛围中庆祝中秋节,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亲子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互动,让幼儿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学习中秋节的来源及其民间传说。
2、让幼儿明白中秋节是庆祝丰收与团圆的传统节日。
3、激发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形状的月亮,并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二、活动建议: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从中秋节的习俗入手,让儿童通过体验月饼的味道、绘画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活动,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查找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增进亲子互动。
3、在课后拓展环节,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中秋节的理解,教师将优选作品在教室展示。
三、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互动,讨论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2、学生分享今年的中秋节活动安排。
3、大家共同分享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如:吃月饼、赏月、放灯笼等)
(二)、听故事,表达心愿
1、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并配乐。
2、孩子们可以打电话向嫦娥姐姐表达心底的想法。
(1)、出示语言表达要求:认真聆听,牢记内容,表达清晰完整。(鼓励孩子们发挥思维和创意)
(2)、交流时注意礼仪,体会沟通的乐趣。
(3)、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孩子们完善表达。
(4)、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
(三)、了解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苏轼的诗作《水调歌头》,并引导学生齐诵。
2、邀请“小小月亮博士”为同学们讲解月亮的奥秘。
(1)、请同学们画出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月亮,并剪下来。
(2)、将作品按照月亮形状进行分类展示。
(3)、讨论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并由“小小月亮博士”进行总结。
(4)、交流月亮的相关名称,并由教师归纳板书。
(四)、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品尝中秋节的美食,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节日。今天的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祝福。中秋节是丰收与团圆的象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在中秋节当天,给家人讲讲自己学到的故事和知识。
(2)、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亲子活动方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亲子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还能营造出团圆和温馨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 认识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并初步了解与此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
2. 积极参与中秋节的亲子活动,乐于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节日的感受。
3. 在活动中体验到节日的喜悦和欢乐气氛。
三、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的纸张与绘画工具。
2. 收集多种月饼包装盒,布置活动区域。
四、活动安排
了解中秋节的文化
1. 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引导幼儿明白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是我国的民间节日。
2.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帮助孩子们理解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3. 探讨人们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提问:你们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通常吃什么?
制作纸灯笼
(一) 导入活动
教师: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来制作一些灯笼装饰教室吧。
(二) 讲解示范:
1.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形状的灯笼?
2. 告诉孩子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 鼓励部分幼儿在纸上大胆地进行创作。作画前请孩子们说出自己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并提醒他们图案要画得大一些,以便别人能看清楚。
4. 教师演示如何剪流苏。
先将一个小的正方形纸折成细长条,打开后从下方剪开,直到刚才的折线处。
5. 将剪好的流苏与幼儿一起讨论,然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下方的中间位置。
(三) 幼儿操作:
重点:教师指导幼儿把图案画在纸的中心,并且画得大一些。
难点:流苏需要剪得细致一些。
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完成作品。
(四) 展示作品: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灯笼悬挂在预先准备好的绳子上,然后互相介绍和欣赏彼此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