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课程规划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聚焦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通过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积累汉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计划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及熟练书写。阅读方面,强调用普通话流利朗读、理解关键词句的情感表达,并进行课文复述与优美词汇积累。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书面表达和简短书信交流,提升写作自信心。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技巧。在教学措施上,将针对优生与后进生采取个性化辅导,增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全面发展,确保全班学习成绩的提升。整体课程设计包括丰富的课文选择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汉字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能书写其中的2500个左右。
3.能够使用字典、词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熟练使用钢笔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能用毛笔进行临摹练习。
(二)阅读
1.用标准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默读技巧,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情感。
5.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并与他人分享阅读的感受。
6.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如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基本用法。
7.学习略读,掌握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汇和精彩句子,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的语言材料。
9.背诵优秀的诗词,注意在诵读时体验情感,背诵不少于60篇(段)优秀诗文。
10.养成阅读书籍和期刊的习惯,收集书籍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三)习作
1.关注周围事物,乐于进行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2.能够以多种形式记录见闻、感受和想象,注重表达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3.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愿意朗读自己的作品。
4.能够进行简短的书信交流。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全新而生动的词句。
6.根据需要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的错误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进行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认真倾听并理解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主动询问,能与他人讨论不同看法。
2.能准确把握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并简明转述。
3.能够清晰地讲述个人见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能够生动地讲述故事,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资料收集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观察所得。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合作能力。
4.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下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6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差异明显,优生较多,但也有一些后进生(如李小明、王大华、张红等)偶尔出现不及格现象,这与他们的基础薄弱、家庭教育不足、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关系。
本学期,依然将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优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训练促进思维提升,提升语文水平,携手各科老师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4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6篇;教材后面附有9篇选读课文,共43篇。
教材设计了9个专题,依次为:探索新世界、诚实做人、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乡村生活、坚定的追求、故事分享、科技在身边。特别是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与第七单元“科技在身边”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了专题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及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明确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至3篇,略读课文1至2篇,精读课文后附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帮助学生理解并提示学习要求。根据教学需要,部分课文后安排了“资料袋”或相关阅读链接,扩充学生的视野。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在全册的9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250个,能书写25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使用毛笔进行临摹。
3.能用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能够复述叙事性文本的内容。
6.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书籍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7.在交谈中认真倾听,主动请教,能够清晰表达观点和感受。
8.关注周围事物,积极书面表达,能够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进行简单的书信沟通,修改习作中的错误。
9.在综合性学习中,积极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1. 识字300至500个,书写能力达到150至200个。
2. 练习钢笔书写,注意书写整齐且有一定速度;练习毛笔书法,保证正楷字的美观性。
3. 训练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4. 练习默读,重在速度与理解。
5. 习惯浏览文章,锻炼阅读速度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6. 学习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进行仿写练习。
7. 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等)。
8. 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开展限时作文和书写速度训练。
9. 学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和内容梗概。
10. 学习书信格式,掌握书信的写作。
11. 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
12. 学习辩论及演讲的基本技巧。
13. 进行生动的故事讲述能力训练。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会用的语文学习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习惯的养成: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自学课文的能力,尤其是如何抓住精读课文的重点难点,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句子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略读课文掌握阅读方法,鼓励课外阅读。
(3)大胆表达个人观点的习惯,以及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将写作视为乐趣,培养写作的热情与习惯。
(5)提升倾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专注于学习目标。通过有目的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结合其他学科及社会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的背诵与优美词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书籍,拓展知识面,推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和学习语文。
4. 辅导优生与补救后进生
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优生的提高,亦要帮助后进生,尽量缩小优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我们将重点关注的后进生包括:李小明、王大华、张红、刘翠等。主要措施有:1、课堂作业及时反馈,纠正错误。2、优先提问、优先解决疑问。3、根据实际情况为后进生提供个别辅导,鼓励优秀生协助辅导。4、与其他科任教师及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推进教育。5、以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5. 重视思想教育,促进良好的班级氛围。
(1)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写作,强调表达真实情感,指点写作技巧,并鼓励参加各类写作活动。
(2)在阅读理解上多下功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3)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六、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11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