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课程教学安排计划

教学计划1天前

本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针对65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重心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提升学习兴趣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仍存在基础薄弱及个别同学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整体数学成绩进步不明显。期末考试显示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基础和浓厚的数学兴趣,涌现出优秀尖子生,但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四则运算熟练度、掌握数的概念及分数计算、理解体积单位及数据整理等。教材调整强调实践活动,采用以优带差的策略,鼓励优秀学生帮助潜能生,促进全面发展。教学措施包括灵活备课、活跃课堂氛围、科学设置作业与考试、重视思想教育与课后辅导,确保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整体计划涵盖约80课时的教学内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35人。

1、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来看,该班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持积极态度,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然而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及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良,班级的学习氛围尚待加强,因此数学成绩的进步不够明显。也有少数同学对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学习态度懒散,缺乏兴趣,数学成绩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工作重心将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2、经过期末考试,我们发现本班数学基础较扎实,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认真刻苦,并涌现出一些优秀的数学尖子生,然而也存在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这种数学教学现状,本期工作重心将集中在做好思想教育上,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优生带动差生的策略,并不忽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使整体数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数学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不仅帮助我们进行数量分析,还能提高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基本工具,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与解决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三、学习目的和要求

1. 提高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 使学生掌握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能识别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进行质因数分解,求取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比较分数大小,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并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

4. 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意义,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分数加减法。

5. 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升、毫升等),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7. 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数据分析增强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意识,学会计算平均数。

8.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材分析

1. “简单的统计(上)”部分。

2. “约数和倍数”的调整。

鉴于在实际教学中短除法的应用不广泛,经过反馈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图解方式让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修订中删除了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相关内容,但在讲解约数、倍数以及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中仍保留短除法,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调整。

基于《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而分数、小数的互化仍是重要内容,因此将其调整至本单元内。

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带分数和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及相关的练习题。

5. 新增“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这一点。

(1)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

该活动通过调查同学们的电视节目偏好,让学生体会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了解社会现象。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通过调查邮政编码及相关数字编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灵活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三)加强估算能力,鼓励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生的数感。

(四)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六、具体作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执行明确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勇于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1. 备课:根据大纲要求,灵活处理教材,确保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上课:借鉴经验丰富教师的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活跃课堂氛围,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3. 作业:设置适当的课内外习题,并及时批改,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4. 考试:科学命题,严格考务,及时总结和分析试卷。

5. 思想教育: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6. 辅导:课中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

七、活动安排

1. 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2. 考试:计划四到五次小考和两次大考。

3. 课后考查:每章后的单元测试,课前提问加考查活动。

4. 复习:每章节组织一次复习,期中和期末进行综合复习。

八、辅优补差

1. 优生名单:

张伟、李华、王强、赵婷、陈丽。

2. 潜能生名单:

刘刚、杨敏、周杰、郑欣、孙良。

3. 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的活动,鼓励优秀学生发挥优势,帮助潜能生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

九、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  8课时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

2. 求平均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最喜欢的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

1.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 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3.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4. 最大公约数  5课时

5. 最小公倍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

1. 分数的意义  6课时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 约分和通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

整理复习  2课时

(六)总复习  5课时

合计大约80课时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学安排计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0958.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