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教学安排(实用5篇)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其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良好习惯。计划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舞动韵律和太极拳等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涉及运动参与、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针对六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特点,教师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自主锻炼。教学过程中将重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愉悦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一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力争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运用于日常锻炼和生活。
2. 初步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各项运动技术与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在团体活动和比赛中保持公平、团结和合作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包括:
1.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互关系
2. 田径:跳高和跳远
3. 体操:体操基本技能的生活应用
4. 球类运动:篮球和排球基本技巧
5. 舞动韵律
6. 太极拳。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好动特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此阶段女生正经历快速的身体变化,也可能会面临相关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给予适时的关心与指导。本学期将重点关注学生速度与爆发力的训练与提高。
四 本学期预期学科教育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浓厚兴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运动技能:掌握太极拳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同时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篮球、排球技能,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3、身体健康: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力量与速度等身体素质,了解自身身体的变化与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自尊心、自信心的关系,明白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在运动中感知快乐与挫折,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互助友爱的精神。
5、社会适应:体会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区别,遵循运动场地及器材的使用规则,在游戏中乐于帮助他人并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运动道德。
五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推广“三段六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合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
3、推行“体委轮流制”以提高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在每节课中穿插游戏与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3.1-3.2)
一、 身体素质练习
二、 立定跳远技能训练
2
第二周(3.5-3.9)
一、立定跳远 球类运动基础训练
二、立定跳远考核
2
第三周(3.12-3.16)
广播操复习与训练
2
第四周(3.19-3.23)
一、推铅球基础教学
二、推铅球技能练习
2
第五周(3.26-4.1)
一、推铅球考核
二、排球基础技能教学
2
第六周(4.5-4.6)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训练
1
第七周(4.9-4.13)
快速跑与太极拳基本练习
2
第八周(4.16-4.20)
一、快速跑 韵律操练习
二、快速跑考核
2
第九周(4.23-4.28)
一、身体素质练习 韵律操
二、游戏课
2
第十周(5.2-5.4)
理论课:你的身体健康吗?
2
第十一周(5.7-5.11)
一、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复习
二、排球实战练习
2
第十二周(5.14-5.18)
耐久跑基础训练
2
第十三周(5.21-5.25)
耐久跑技能提升
2
第十四周(5.28-6.1)
耐久跑考核
2
第十五周(6.4-6.8)
太极拳复习与强化
2
第十六周(6.11-6.15)
期末考试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康为首”的指导思想,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本的技术与技能训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实际锻炼的过程及效果。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爱好及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实施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六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各班体质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即使不认真锻炼也能获得优秀成绩,而有的学生即使努力却未必能取得好成绩。这些现象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评价机制中加以考虑。
三、教学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升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简单的锻炼方法和安全知识,培养他们认真锻炼的态度。
2、 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运动技巧,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遵守规则和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
五、教学措施
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基础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对体育产生认识、喜爱,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2、 在自主活动环节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他们在“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原则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鼓励创新思维。
3、 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仅要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健康,还需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内容
略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第3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纪律意识和学习态度也各不相同。教师需严格执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以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六年级正值升学关键时期,学业压力较重,因此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青春期相关卫生知识,掌握基本的身体保健常识,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
2、掌握走和跑的正确动作,形成良好的姿势,提高走和跑的能力及身体素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初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的习惯。
4、学习攀爬、支撑、倒立等基本动作,改进姿势,提升能力和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品质。
5、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球、传球和投篮,参与简单比赛,增强综合运动能力,逐步培养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6、学习队列和队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自觉积极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与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上课时着装应轻便、整齐,学生需穿适合的运动鞋,不携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照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排队时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服从教师的指挥,遵守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课堂上要严格遵守教师的各项要求,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必须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保护措施。
5、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故意损坏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需按照教师要求如数归还各类器材。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体能并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技巧,巩固体育卫生安全意识,培养定期锻炼的良好习惯。
2、增强学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鼓励体育精神,培养积极向上、乐观愉悦的生活态度。
3、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及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运动技巧,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提升基础运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学习各项基本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六(4)班共有58名学生,大多数来自乡村,学生们对体育课充满热情。针对刚接触体育的部分新同学,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进而培养终身健身的意识。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活泼开朗,但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常规也尚需强化。本学期将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兴趣,选拔体育人才,重视广播操的训练和课堂纪律,确保课堂常规的落实,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根据《大纲》中的规定,小学体育的目标为:“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的任务
1、目的:坚守“健康第一”的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终身健身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挖掘和培养体育人才。
2、任务:
①全方位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健康体格,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目的和任务,鼓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科学选择体育人才,组建田径训练小组。
③进行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塑造良好的文明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常规教学,确保教学进度及质量,严把备课和授课质量关。
2、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课的各项活动。
3、杜绝无故缺课,禁止迟到和早退,服从管理,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爱护体育器材,避免故意损坏各类运动设备,课后按教师要求归还器材。
5、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6、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使其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六、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1、足球基础知识,2、篮球运动介绍,3、少年拳练习
第二周:1、打水漂技巧,2、双龙抢珠游戏,3、隔人追逐活动
第三周:1、分腿跳练习,2、了解人体神经系统,3、悬垂锻炼
第四周:1、抽陀螺玩法,2、三球同边游戏,3、冲过火力网训练
第五周:1、高矮胖瘦概念,2、绕杆跑,3、抢运伤员游戏
第六周:1、跳与钻练习,2、跑五角星,3、后退跑训练
第七周:1、侧向抛技巧,2、脚变智胜游戏,3、旋转抛物体活动
第八周:1、圆圈接力跑,2、考核(仰卧起坐),3、往返跑
第九周:1、摸得快游戏,2、交通站活动,3、十六步舞练习
第十周:1、投篮练习,2、领先跑,3、小手球游戏
第十一周:1、射门技巧,2、夺球战,3、体育比赛
第十二周:1、击掌变化,2、比试活动,3、智取游戏
第十三周:1、万水千山,2、考核,3、运动创伤知识学习
第十四周:1、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益处,2、跳绳活动
第十五周:1、青春期体育卫生知识,2、长跑健康,3、蛇形跑
第十六周:1、预防运动性昏厥,2、抛接球练习,3、考核
第十七周:1、期末考试(笔试),2、综合考试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第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千秋,班级之间差异显著。在某些班级中,部分学生虽然不太重视锻炼,却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而另一些则尽心尽力,却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这些现象在课堂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应在评价机制中加以考虑。
二、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中清晰地阐述了小学体育的教育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掌握简单的身体锻炼知识与方法,学习一些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树立认真锻炼的良好态度。
2、让学生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培养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4、初步了解青春期卫生知识,掌握体保常识,学会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指导自我参与体育实践。
5、通过学习走和跑的正确动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姿势,进一步提高走、跑能力及身体素质,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6、初步掌握助跑投掷沙包或垒球及推铅球的基本动作,发展爆发力,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7、学习攀爬、悬垂、支撑、倒立等多种动作,改进姿势,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勇敢和果断等优秀品质。
8、学习篮球的基本运球、传球、投篮动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赛,发展综合的走、跑、跳、投能力,同时初步形成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9、学习队列、队形、徒手操和少年拳等内容。
四、教学重点
1、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指导思想。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3、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参与体育课。认真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课时注意着装,应轻便整齐,穿着运动鞋,不携带钢笔、小刀等物品,并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循领导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课堂上要严格遵守教师的指示,不得随意移动器材,必须遵循教师设定的保护措施。
5、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故意损坏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要求归还各类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