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课程教学安排(实用2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新教材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本册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关联,重点讲解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措施涵盖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重视化学用语学习与加强元素知识的教学,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等方面综合发展。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是学生首次接触这门学科,因其与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本学期,我负责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的基础各异,其中@@@班的学生相对较为扎实,成绩表现良好;而@@@和@@@班的大多数同学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教师需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强调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新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以培养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推动知识的形成、联系与应用。初中化学的新教材已经逐步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实践活动为主。
教材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水、碳等知识入手,学习了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并巧妙地将基本概念融入其中,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插入了与化学、能源及环境相关的内容,提倡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实验知识与技能,使化学实验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或知识验证。教材不再严格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出空间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册内容分为:绪言和七个单元。
一、绪言
1、设疑:为何说化学使世界变得更美丽?引出化学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探讨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2、化学研究的对象包含哪些方面?具体研究物质的哪些特性?
3、化学的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化学发展的重要成就,通过生动的插图展示化学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及记录实验现象。
2、通过两个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总结出化学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
3、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化学仪器,了解药品的使用规则,并练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三、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从化学的视角学习氧气的组成、性质、制法及用途,并了解相关基础概念,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讨论空气的重要性和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水的内容展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及环境的关系。
五、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集中讲述了基础化学中一些核心概念,因此是全书的重心。
六、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所学原理与技能是学习后续化学反应及规律的基础。
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及其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体制取实验是初中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通过与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相结合,展现化学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意义,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总体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化学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基本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2、形成一些基础化学概念,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建立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联,并能够分析简单的相关问题。
4、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探究。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文字和图表表达;初步掌握信息处理的比较、分类和总结技能。
3、用变化与联系的视角分析化学现象,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4、积极参与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及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同,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
3、感受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社会决策的参与意识。
4、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合作精神、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和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避免只重视讲授而忽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及节约药品的意识。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课外活动的内容应灵活多样,结合社会、生活和化学史,活动形式可包括趣味实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专题讨论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鼓励创造精神。
(3)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结合实物与化学反应,让学生学习相关用语。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与计划性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用语。
(4)强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对此,要重视实际联系,注重直观、实验与电化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实物与实验增加感性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知识,并强调概念与原理对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持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学流程。在帮助学生提升各项素质的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得到锻炼与提升,迈向新的高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九年级开始学习的新科目,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普遍较高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本期的九年级化学教师,我发现288班同学的基础相对扎实,成绩优异;而297班的同学则普遍没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助力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三、教学总体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使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掌握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1、知识与技能:
A. 识别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用简单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B. 建立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化学变化的特征,了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C. 认识化学与社会及技术的联系,并能够分析简单问题。
D.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基础实验。
2、过程与方法:
A. 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能够提出问题并参与初步探究活动。
B.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语言、图表和化学符号进行表述,学会信息的加工处理。
C. 运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D. 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晰表达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B. 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深化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C. 体验化学在改善个人生活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化学相关社会问题,培养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D. 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E. 发展合作精神、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F. 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理想。
五、具体措施
1、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防止只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验的倾向。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安全教育,强调对仪器的爱护和药品的节约。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以及发挥聪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课外活动内容应灵活多样,可包括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以及科技发展和化学史的探讨。活动方式可以是趣味小实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专题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开展参观等。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创新精神。
3、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是表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重要工具,学习化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需结合实物与化学反应,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化学用语,并通过联想深化理解。这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加深对化学用语意义的领悟。应采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重要工具。
4、加强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重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多接触实物和进行实验,从而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辅以理解的基础,加深对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在学生逐步掌握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后,教师应引导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制法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学习的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