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音乐课程教学安排2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内容包括感知自然声音、乐器音色及力度和速度变化,体验不同情感音乐,并通过演唱、演奏和综合性艺术表演增强表现力。教材包含10个主题单元,注重实践与创造,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在于审美体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实践能力。学生将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及演奏技巧,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而提升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1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知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音色。能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能通过打击乐器表现出强弱、长短的变化。(如木鱼、碰钟)
(3)能够体验并描述音乐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感的音乐,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体态反应。
(2)探讨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通过模唱和打击乐器进行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和舞曲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初步感知其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了解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的动作和前奏做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声音,并随着节奏和旋律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通过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5)每学年能够背诵五首歌曲。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技巧。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进行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和乐曲做动作。
(3)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和歌唱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的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利用人声和乐器声模仿自然或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通过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变化。
2、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和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至2小节的节奏。
教学措施:
1、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巩固课堂常规,并设定明确目标。
2、扎实训练学生的音乐知识(如乐理知识),在唱歌时,教师应亲自示范,带领学生读唱,确保吐字清晰。
3、充分利用音乐课的特点,结合弹唱、演奏和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音乐表现力。
4、详细落实每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避免走过场,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一)新编音乐教材的理念及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旨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力求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文化进行主题串联,围绕(音乐)学科为基础,注重实践和创造的结合,倡导综合与渗透的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激发。
二年级上册共设置了10个主题单元,包括《问候之声》、《时间之歌》、《童话世界》、《舞动起来》、《愉快的劳动》、《小动物之歌》、《音乐会》、《快乐生活》、《美丽动物》、《新年祝福》,以及期末测试《乐园游戏—欢乐冬令营》。教材的基本内容涵盖聆听、表演、创作与活动。在曲目选择方面,特别考虑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民族性,关注歌曲的可唱性和欣赏曲的易听性,降低识谱要求和技能技巧的门槛。低年级使用图谱为主,注重在创造与活动中,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估方式丰富多样,从多个角度出发。低年级教材以图形为主,欣赏曲的主题旋律以图谱为主,展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
(二)教材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十节课以及一个游戏宫,每节课分为三个部分:聆听、表演、创作与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打击乐器如碰铃和响板的基本知识,体验音的长短变化,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中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口形和呼吸方法,实现自然流畅的发声,清晰的发音和吐字。
2、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初步认识各种乐器,并学习基本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