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与安排
本教学工作计划旨在针对三年级(1)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教材涵盖对称、加减法、概率等九个单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理解混合运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兴趣。重点在于运算能力的提升与数学思维的训练,难点则为混合运算及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主要教学措施包括创设情境、培养估算意识、鼓励合作交流、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概念,最终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增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选择富有儿童兴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二、班级分析:
三年级(1)班现有学生14名,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大多数学生理解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涵盖了对称、加减法、概率、乘除法、混合运算、周长、生活中的大数、吨的知识、乘法等九个单元。
本教材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及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多样化算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因教学内容不同,本册教材还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合理安排教学节奏。计算教学顺序应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发展的规律。
(2)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及其算理,避免机械的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学生应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概念与法则,减少死记硬背。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计算的意义与作用,培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工具,仅在具体情境中才能体现其作用。
(4)教学中结合笔算与估算,加大估算教学的比重,估算对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实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5)数与代数部分在本册教材中占据较大篇幅,对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如对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测量与计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描述现实空间、解决实际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3.统计与概率
学生需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够用一定、经常、偶尔、不确定等词语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交流和操作,感知并识别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进行相应的估算与验算,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能够计算包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讨论和推理,初步理解生活中某些事件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之分的。
4.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相关的计算。
6.能指出并测量图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能识别、读、写万以内的数字,了解其组成,比较数字大小,并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数量。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基本质量计算。
9.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算(100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以两位数)、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问题。
六、主要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动手操作,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3.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
6.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7.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与验证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