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部编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分析了学生的知识现状,指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但在词汇运用和自学能力上仍需加强。教材包含36篇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设有多个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情感、积累优美词语及开展习作练习。重难点为字词的读写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措施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鼓励课外阅读与家庭沟通。整体计划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在三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端正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能够使用字典查找生字新词的意思,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简单的看图作文。然而,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自学能力及习作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加强。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我将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与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对探索事物的兴趣,鼓励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亲身体验以获得感悟,让他们在参与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9篇,略读课文7篇。在精读课文后,设有需要学习的生字及课后练习题,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附有“资料袋”。教材以专题形式组织单元,共设计了七个主题,内容丰富,有贴近儿童生活的特色,体现时代的特征,蕴涵了深刻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彩,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丰富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和自然的情感;受到乐于助人和关爱他人的道德教育;同时提升语言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会使用字典和词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并进行钢笔书写练习。
3.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继续练习默读,学习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部分的问题。
5. 学会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6.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 学习略读,能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精彩句子,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9. 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交流书籍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0. 开始习作练习,不限形式表达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分享自己的习作。
11. 乐于将个人习作读给他人听,分享写作的快乐。
1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
13. 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
14. 使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5. 听别人讲话时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16. 乐于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有不理解的地方主动请教,愿意与他人讨论不同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 加强字词的读写训练,巩固识字和书写能力,指导学生使用钢笔和圆珠笔。
2. 促进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自主积累优美语句。
3. 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讲述故事,努力使表达生动清晰,能有效沟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应用到新的学习中,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允许他们在识字数量和能力上存在差异。通过小练笔和习作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字。
(二)阅读教学
1. 精读课文教学。
(1) 加强词句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鼓励他们借助字典和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关注朗读指导和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帮助他们融入课文情境。
(3)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感悟,尊重他们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的权利。
(4) 提供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质疑。
(5) 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围绕感受与想法展开讨论,增进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6) 组织班级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观点和看法。
2.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的教学应相对精读要求更低,重点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1.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交流欲望。
2. 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训练。
3. 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质量。
5. 鼓励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教学措施:
(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精心设计和批改作业,通过面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4)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中应注意:
(1) 重视写字训练,培养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
(2) 耐心辅导,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言积累。
(4) 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过程。
(5) 多表扬和鼓励,关注学生的不同表现。
(6) 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学有效策略。
六、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