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方案2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旨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毕业考试奠定基础。班级共有42名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需关注基础较弱的学生。教材包括25篇课文、7篇习作和综合练习,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多样化学习方式等。措施上,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分层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个别辅导和及时反馈。通过大阅读活动促进阅读兴趣,增强语文素养,确保学生在写字、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等方面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为了顺利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确保日常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并为明年的毕业考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本学期的语文教材内容,特制定如下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担任的六年级(1)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教到现在,师生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班级凝聚力较强。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素养也有了明显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平时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然而,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弱、缺乏学习兴趣或其他原因,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在新学期中,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积极参与观察与体验,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升班级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等模块。
1. 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共安排课文25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语文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教育材料。
2. 关于习作。本册教材安排了7篇习作,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与表达。
3. 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设计了7个综合性练习,分布在每单元后。这些练习内容涉及语文与生活、诵读欣赏、书写、口语交际及毛笔字等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形成系统。
三、总的目的要求
1. 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语文,提升他们的材料收集能力。
2. 正确认读210个生字,按照笔顺默写生字150个,书写端正、规范。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以达到整洁的书写要求。
3. 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 阅读叙事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深刻的情节、人物和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学习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文章;理解写作的意义,能够从内容、词汇、标点等方面自我修改,并能够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课堂习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四、教学措施
1. 始终以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层次分明的具体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3. 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4. 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5. 课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新知识。
6. 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和作文,并进行单元测试。
7. 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参与教研活动,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教学进度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备注 |
1 | 9.1~9.3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9月1日上课 |
2 | 9.4~9.8 | 课文1、2 | |
3 | 9.11~9.15 | 课文3、4、习作1 | 中秋节放假 |
4 | 9.18~9.22 | 练习1、课文5 | |
5 | 9.25~9.29 | 课文6、7、习作2 | 国庆节放假 |
6 | 10.2~10.6 | 练习2 | |
7 | 10.9~10.13 | 课文8、9 | |
8 | 10.16~10.20 | 课文10、11、我读书我快乐 | |
9 | 10.23~10.27 | 习作3、练习3 | |
10 | 10.30~11.3 | 课文12、13、14 | |
11 | 11.6~11.10 | 习作4、练习4 | |
12 | 11.13~11.17 | 课文15、16 | |
13 | 11.20~11.24 | 课文17、习作5、练习5 | |
14 | 11.27~12.1 | 课文18、19 | |
15 | 12.4~12.8 | 课文20、21 | |
16 | 12.11~12.15 | 习作6、练习6、课文22 | |
17 | 12.18~12.22 | 课文23、24、25 | |
18 | 12.25~12.29 | 习作7,读报与剪报 | 元旦放假 |
19 | 1.1~1.5 | 期终复习、考试、期末总结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习习惯
1、持续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形成良好的习惯,珍惜学习工具。
2、培养积极发言、专注倾听的习惯。
3、鼓励勤于朗读与热爱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锻炼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5、学习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书写姿势与方法,并养成认真的书写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能力,认真完成作业。
7、能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11、养成不懂就问和积极搜集资料的习惯。
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159个生字,书写规范、匀称。
3、继续练习钢笔字,保持字迹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毛笔字,书写端正,保持纸面干净。
口语交际
1、认真听别人讲话,理解简单的内容,能转述基本信息,复述课文故事。
2、根据看图或观察事物,用普通话表达完整、连贯的句子。
3、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确保语句完整、连贯。
4、在公众场合表达,愿意和他人进行口语交流,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个人看法,清晰表达意图。
阅读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进行角色朗读。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和思考。
3、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
4、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掌握大意。
5、学会预习课文,借助字典了解生字词,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阅读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展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习作
1、使用学过的词汇造句,理顺错乱的句子。
2、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条理清晰的短文。
3、能修改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各种标点符号,并认识破折号。
5、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作文,使用常用修改符号。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整体安排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至4篇课文,总计25篇。每单元还有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继续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与做”。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继续延续前10册的“习惯篇”内容,强化“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2、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教材围绕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安排语言文字基础训练,共分为“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内容规范、篇幅适中,有助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富有趣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每篇课文后习题一般包含: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是用钢笔描红,内容为指定生字,目的在于加强写字基本功。
三是常用词语训练,通过读、抄、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感情,增加词汇量,提高使用能力。
四是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小练笔训练。
本册教材采用“识写分流”的方式安排生字,要求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内的生字仅需识记,不列入考核。
本册继续引入推荐阅读,书名为《鲁滨孙漂流记》,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介绍,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关于习作
习作教材作为专门课文,安排了7课,分别分析习作要求、观察要点和写作技巧,并提供范例供学生参考。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7个综合练习,内容包含字词句训练、钢笔字、口语交际、毛笔字等,设计目标明确,要求适中,力求简约,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为教师提供教材处理的便利。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学与做”以“读报和剪报”为主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37名学生,其中男生17名,女生20名。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态度端正,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习惯良好,基础知识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敢于回答问题,朗读能力较强。然而,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一般,对写作兴趣缺乏,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情感不足。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常出现病句和错字,他们多来自农村,受环境影响,阅读量有限,书籍范围狭窄,多数学生仅限于课本和作文选,积累较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消极,亟需教师进行引导,提高其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体验、感受、探究,使其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学习乐趣。
2、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教材、探讨教法,确立专题讨论并及时总结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3、强调综合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实践与文本学习相结合。
4、在班级内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教室,让每位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5、进行语言训练,重视识字、写字,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保证充分的朗读、默读以及各种练习时间。设计有效方法,确保全员参与,给予个体活动时间,及时反馈与纠正。
6、加强对中等生的培优补差,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