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安排(实用3篇)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素养。教学分析显示,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需拓展内容以适应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教材涵盖歌曲、乐理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重点在演唱和合唱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包括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和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学重难点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具体措施包括因材施教、丰富课堂形式,以及强化实践与创造,以提升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课程进度安排包括多首歌曲和欣赏活动,以支持全面的音乐素养发展。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负责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经过观察,发现六年级学生在音乐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不足,识谱能力较弱,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两声部合唱,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感把握也有待提高。考虑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及时分析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拓展教学内容,提升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的教材以及乡土教材等内容。
教材共收录七首歌曲,外加四首补充歌曲,包括一首中国民歌和一首外国民歌。
综合训练主要集中在多声部发声练习和旋律创编,旨在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创作能力。
欣赏部分的曲目有七首,重点训练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运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表现。
器乐训练则以竖笛演奏为主,培养学生准确地表现音乐中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变化。
四、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与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树立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了解西方音乐文化,提升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通过热情奔放、轻松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竖笛演奏能力,使他们能自主识谱,理解力度与速度等音乐符号,并利用竖笛进行演奏。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配歌词并以竖笛或其他形式展现,发展创造能力。
五、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和二声部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与合唱水平,使其更好地表达歌曲;感知乐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变化,并能够辨识与表达音乐情绪,同时接受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及力度、速度的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能力。
七、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学习音乐教学大纲,掌握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齐教材与学生资料,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2)课堂形式要多样化,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及表演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听取同事课程,借鉴他们的长处,提升教学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定期征求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全面丰收。
(6)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为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的详细安排,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在教育理念层面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传统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出发,设计上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一种“教学中心论”的局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探寻与个性发展。我们在教材的设计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位学生的音乐能力因遗传和教育条件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兴趣和潜能也因此各有千秋。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艺术,其自由性与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个性化表达的平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 通过指导学生自然呼吸,避免耸肩,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强调在演唱时清晰吐字和富有感情的表达。
2、聆听 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初步感受不同歌曲的活力、雄壮和抒情特色。
3、合唱 学习多声部歌唱,确保音准、和声的和谐美感。
4、识谱 学习基本的音乐符号,如反复记号,并练习多种节奏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的独特性,结合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
2、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审美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4、了解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与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础,强调实践与创造,注重综合与渗透,贯穿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理念。
1、以审美为中心 通过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用丰富的情感去陶冶心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音乐审美观。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过往的音乐教材通常聚焦于音乐本身,较少从文化视角切入。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应扩展视野,将音乐与文化、人类社会、民族背景和自然环境结合,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体系。在教学中,从基础的音符时值到复合音色,从简单节奏到复杂乐器演奏,教材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的实践性强,学生需通过演唱、演奏和创作等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体现在不同教学领域间的联系以及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综合素养。
6、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爱好。
七、教学进度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
2课时第二周 歌曲《歌声与微笑》
2课时第三周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2课时第四周 歌曲《说拉弹唱》
2课时第五周 欣赏《梅花三弄》
2课时第六周 歌曲《阳关三叠》
2课时第七周 欣赏《嘎达梅林》
2课时第八周 歌曲《爱我中华》
2课时第九周 欣赏《举杯祝福》
2课时第十周 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
2课时第十一周 欣赏《告别时刻》
2课时第十二周 歌曲《同一首歌》
2课时第十三周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课时第十四周 欣赏《街头少年》
2课时第十五周 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课时第十六周 欣赏《老友进行曲》
2课时第十七周 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
2课时第十八周至期末 毕业晚会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是新教材实施后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经过系统的学习,基础相对扎实。然而,仍有少部分学生在乐理知识方面掌握得比较好,歌唱状态和音色也较为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歌唱能力亟待提升。还有一些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对音乐缺乏兴趣,学习情况不理想。其中一些学生音准欠佳,缺乏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视谱能力几乎为零。他们虽然对音乐课有一定兴趣,但常常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成果,也削弱了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谱表中的五线谱、音名、唱名、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拍子、拍号及调号。了解河北吹歌的特点,识别板胡这一乐器。
2、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和音区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与联想能力。通过歌曲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口形和呼吸技巧,学会连音与断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进行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协调、均衡,理解简单的指挥手势。了解奥涅格瑞士作曲家的相关知识及其作品。通过乐器训练,学生将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技巧,培养合奏、齐奏及伴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显音乐的独特性,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融入音色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
4、 质量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材规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能完整且富有感情地演唱所学歌曲。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六个歌曲单元,每个单元伴有“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文化与审美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难点:关注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确保充分的前期准备与复备,确保教学内容与新课标紧密结合,并关注学生的需求。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多样化,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和表演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确保他们能有效掌握知识与技能。通过适当的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通过参观和学习其他学校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能从中汲取经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 爱满人间 第1——2周
第二课 学曲艺 第3——5周
第三课 古曲新韵 第6——8周
第四课 五十六朵花 第9——10周
第五课 歌剧之窗 第11——13周
第六课 告别时刻 第14——1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