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课程安排6篇
古筝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古筝基本演奏技术、欣赏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涵盖基础指法、曲目练习和音乐欣赏,采用示范教学、多媒体辅助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帮助。教学安排设定了系统的课程进度,涵盖古筝构造、指法练习和曲目学习,并在不同阶段进行逐步考核与反馈。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能流畅演奏古筝曲目,还能在音乐中体会快乐,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古筝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 技能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指法、节奏感和精准音准等。
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使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出具有一定难度的乐曲。
2. 审美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欣赏能力,理解古筝音乐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情感目标:
通过古筝学习,引导学生培养耐心、细致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快乐,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基础指法:
教授学生古筝的基本指法,如托、抹、勾等,确保学生能通过反复练习掌握。
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基础指法。
2. 曲目练习: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曲目,进行分段练习与整体演奏。
重视曲目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技巧,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不断提高。
3. 音乐欣赏:
安排学生欣赏古今名曲,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与个人修养。
结合曲目,深入介绍古筝音乐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
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展示正确的演奏技巧与指法。
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奏,并及时纠正错误。
2.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筝演奏视频和音频资料。
观看名师古筝曲目的讲解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
3. 个别指导:
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四、教学安排
1. 教学时间:
每周安排固定的古筝教学时间,例如每周X次,每次X小时。
确保教学时间充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学地点:
在学校或社区开设古筝教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确保教室设施齐全,满足教学需求。
3. 教学进度: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指法准确性、演奏流畅度和学习态度等。
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提升。
2. 作业完成情况:
布置适当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进度与效果。
3. 期末考核:
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核,评估学生的演奏水平与技巧掌握情况。
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古筝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提升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2、介绍古筝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热爱与兴致。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准、节奏感及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
1、古筝基础知识:讲解古筝的结构、音域、调音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2、基本指法教学:指导正确的坐姿、手位和指法,如托、抹、勾、撮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3、曲目学习: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进度,选取适宜的曲目进行练习。
4、音乐理论与欣赏:教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古筝名曲,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关注与指导。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通过实际演奏提升演奏技巧。
3、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演出与比赛,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进度安排
1、第1-2周:学习古筝基础知识,包括古筝的结构、音域、调音方法等。
2、第3-4周:学习基本指法,并进行专门的练习。
3、第5-8周:学习第一首曲目,并进行深入练习与巩固。
4、第9-12周:学习第二首曲目,同时复习已学的内容。
5、第13-16周:学习第三首曲目,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出或比赛。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
1、定期评估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定期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步情况。
古筝教学计划 篇3
一、古筝概述
古筝,亦称汉筝、秦筝、瑶筝,是中国汉族传统乐器中的一种筝乐器,属于弹拨类乐器。作为中国独特且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的结构主要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等部件构成。其外形一般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称为“筝码”(即雁柱)可灵活移动,按五声音阶排列,早期古筝通常有3至8根弦,根据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增至13根,后来普遍为16根、18根、21根、25根等,现在最常见的为21弦古筝。在型号方面,古筝编号格式通常是S21,S代表S形岳山,21表示弦数为21根,整个乐器的长度约为163厘米。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古筝教学属于器乐教学的范畴,学习古筝不仅涉及音乐演奏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在演奏时做到“眼到”(视谱)、“口到”(唱谱)和“手到”(演奏)等多项协调动作。这一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联想记忆能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和情感的陶冶,同时提高古筝演奏技巧。
古筝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授演奏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技能,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丰富他们的生活和促进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层次、学制及学时
古筝教学分为初级班、提高班和加强班三个级别。
初级班、提高班、加强班。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为期15周,每周授课两次,每次1小时,总共约30学时(具体以实际课时为准)。
四、教学任务与要求
1、初级班(第一学年)
(1)了解古筝的历史渊源,认识各个部件的名称,掌握古筝的日常护理与系弦方法。
(2)认识古筝各部位的名称,正确掌握古筝的演奏姿势。
(3)学习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运用正确的手型,掌握常用指法(抹指、托指、勾指、连抹、连托、连勾、刮奏、和音、揉弦),并通过练习曲巩固指法。
(4)学习课本中的练习曲。
2、内容
(1)简单介绍古筝的历史渊源,通过实物了解古筝各部件的名称与构造,基本护理常识。
(2)学习古筝的弹奏姿势,掌握正确的手型。
(3)初步认识古筝(1根弦的音高、音位顺序、唱名以及分组认弦规律)。
(4)学习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抹指、托指、勾指、连抹、连托、连勾、刮奏,掌握技法符号。
(5)学习乐理知识:小节、拍子、拍号,准确视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理解每小节内各拍的强弱音顺序。
(6)分别学习与练习左右手的弹奏,附以简单的练习曲。
(7)培养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要求:
(1)训练时注意弹奏姿势应放松,手型保持准确且放松,确保出弦方法到位。
(2)准确掌握D调21弦的音位排列,识谱弹奏时做到“眼睛走在手前面”。
(3)掌握不同音符时值的准确弹奏,灵活运用不同组合方式。
(4)由易到难,先进行单手练习,再进行双手配合。
(5)学习古筝演奏考级作品一级曲目:如《北京的金山上》、《孟姜女》、《嘎达梅林》、《虞美人》、《关山月》、《小剪剪花》、《画眉跳架》、《小鸟朝凤》、《天下大同》、《小开手》、《自由花》、《穿花蜂》。
五、教材
教材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推荐李萌老师编写的《古筝基础教程》和王中山老师编写的《全国古筝演奏作品集》。
古筝教学计划 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我校特制订了一套系统性的古筝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
第1—2学期:
(1)初步认识古筝的构造及其各部件名称,熟悉五声音阶的弦位排列;
(2)掌握古筝的正确演奏姿势及基本指法;
(3)能够使用标准手型和指法完整演奏指定的练习曲;
(4)熟练运用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如“托”“抹”“勾”“打”等;
(5)在演奏中准确区分“揉”“按”“滑”“颤”等不同按压技法;
(6)熟悉D调音阶及其弦位;
(7)进一步掌握“快四点”“花指”“大撮”“小撮”等演奏手法,努力提升音色表现;
(8)在左手技法上,注重准确性,并力求在乐曲中体现地方风格的韵味;
(9)逐步提高乐曲的表现技巧,使之与乐曲中的情感相吻合;
(10)继续强化弹奏技法的训练,特别是双手配合及轮抹的应用;
(11)掌握摇指的基本技巧,确保演奏的均匀性和力度变化,学习的曲目包括《虞美人》、《金蛇狂舞》、《胡茄十八拍》等。
第3—4期:
1、持续加强手指灵活性训练及摇指练习,并促进左右手的协调配合;
2、在此阶段,我们将学习五级考级曲目:《洞庭新歌》、《浪淘沙》、《云庆》、《花儿与少年》等;
3、除了继续强化指法训练外,还需关注左手的按压技法,掌握乐曲中的地方音乐特色;
4、学习的考级曲目包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丰收锣鼓》、《香山射鼓》、《瑶族舞曲》等。
第5—6学期:
1、进一步强化指法练习;
2、学习七级考级曲目《战台风》《秦桑曲》,提高速度和力度的演奏;
3、掌握G调的音位变化,了解各种调之间的相互关系;
4、应对复杂的乐曲结构具备一定的解析能力;
5、对较长乐曲应用复调和对位手法进行合理展现;
6、练习高难度技巧,确保左、右手的独立演奏能力,突出乐曲的旋律和层次;
7、学习八级考级曲目:《雪山春晓》、《将军令》、《茉莉芬芳》、《井岗山上太阳红》、《幸福渠水到俺村》等。
第7—8学期:
1、学习C、F调,并能够熟练掌握特殊音阶和调式,提升乐曲理解能力;
2、独立合理地编排指法,并在不同作品中表现;
3、学习九级考级曲目《林冲夜奔》《倚秋》等;
4、学习A调,熟悉调式及弦位的运用;
5、对乐曲有独到见解,掌握音乐的发展方向;
6、学习十级考级曲目《草原英雄小姐妹》《彝族舞曲》《春到湘江》等。
古筝教学计划 篇5
一、古筝教学目标:
1、学习古筝的经典曲目,尤其是高考常用的曲子,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2、深化古筝学习,逐步进入高级曲目的演奏,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来诠释乐曲。
3、掌握古筝的基本指法,通过弹奏著名的古筝曲目来初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二、古筝教学内容:
1、指法学习:包括连托、连劈、连挑、连抹、连剔、连勾、四勾、游弹、扫摇、短摇及大撮、小撮等技巧。
2、摇指及快速指法,双食指点奏琶音的练习。
高级:
(一)学习演奏曲目:《雪山春晓》、《将军令》、《井冈山上太阳红》、《幻想曲》、《西域随想》。
(二)探索乐曲的风格及其创作背景。
中级:
(一)学习演奏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泼水》、《香山射鼓》、《秦桑曲》、《战台风》。
(二)了解乐曲风格及历史背景。
初级:
(一)掌握古筝演奏的基础指法:
1、左手与右手四个指头拨弦的基本动作。
2、手指的不同组合:大食、大中及其他指法。
3、和音与和弦的演奏方法。
4、大指摇的运用技巧。
5、左手的揉弦与按弦技法。
(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1、音高的识别及运用。
2、节拍与节奏的基本组合。
3、音色的辨识。
4、音乐表现的方式与技巧。
(三)学习演奏曲目:《渔舟唱晚》、《浏阳河》、《洞庭新歌》、《丰收锣鼓》。
三、应达到的程度:
高级学生在接近毕业阶段,需深入理解古筝艺术,演奏更高难度的曲目,为考学及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级学生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古筝演奏技巧,能够开始挑战更高水平的曲目,提升演奏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初级学生主要任务是能够演奏简单的古筝乐曲,熟悉指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曲目做准备。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根据其个人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古筝教学计划 篇6
古筝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之一,以其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筝,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古筝演奏体验和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乐器学习,促进学生手部协调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一、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技巧
1.学习左右手的基本拨弦技巧与触弦方式。
2.掌握各手指在演奏中的指法组合。
3.学习小撮、和弦的弹奏方法。
4.学习左手揉弦和按音技巧。
5.进行花指的指法训练。
6.掌握食指摇的演奏技巧及琶音练习。
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1.音高的识别与理解。
2.节拍与节奏的组合练习。
3.不同音色的识别与感知。
4.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
1.《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2.根据教学进度编写的补充练习曲。
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考级曲集》
4.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古筝入门教程》
5.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儿童古筝教材》
教学进度及内容
寒假前约16节课
1.第一至第四节课主要熟悉古筝的坐姿及音位。
通过简单的指法练习和小曲目的演奏,帮助学生认识各音区的音位,并逐步提升看谱能力。
练习颤音的指法。
2.第五至第八节课重点确立演奏的手型。
练习使手掌朝向手心方向发力,确保演奏手型和坐姿的正确,感受手腕的作用,巩固八度、大撮、劈托及滑音的指法练习。
强调弹奏速度的控制,以准确性为主。
3.第九至第十二节课重点在于手腕的摆动技巧。
通过勾托、抹托的练习,提升手腕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学习“4”“7”的按音技巧。
4.第十三至第十六节课复习巩固前面的内容。
学习四级考级曲目《渔舟唱晚》,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奏,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增强曲目演奏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通过这16节课程,学生将初步掌握古筝的基本指法、自然的手型及良好的演奏习惯,为今后更高难度曲目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