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安排与计划(精选4篇)
本教学计划针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涵盖小数乘法与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与概率等主题。教材旨在巩固学生的小数运算能力,介绍代数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笔算小数乘除法、理解方程及面积公式、体验概率和统计的实际意义。计划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通过个别辅导和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教学重点在于小数运算、方程解决及面积计算,难点则体现在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公式推导上。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涵盖了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简单方程、物体观察、多边形面积、统计与概率、数学视野以及综合运用等内容。
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简易方程以及多边形面积是本册的关键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部分,这一册安排了小数的乘法与除法及简单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小数运算能力。简单方程部分旨在向学生介绍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以及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设置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面积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区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探究并理解各种图形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理解这些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等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概念。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特性及适用性,进一步体会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结合小数乘法与除法单元,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易问题;同时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思想,让学生理解数字规律性排列在信息交换中的便利性,提高学生的符号感和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与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结合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实用性,增强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抱有较高的热情,能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抽象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本班共有46名学生,其中一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具备较强的空间观念,课堂上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学习。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需教师的指导与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本学年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与对优秀生的指导,力求班级整体水平提升。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熟练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使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性质,并能解简单方程,利用方程表述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识别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涵义,能够计算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简单事件的发生概率作出预测,进一步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了解数字编码的基本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单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与概率等为本册的主要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与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倡多元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5)指导学生预习,明确知识重点,鼓励他们探索理解的路径,以及提出疑问,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课时数
1
9/1~9/2
开学报名、检查假期作业
2
9/3~9/7
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
4
3
9/10~9/14
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定律推广到小数及其应用,整理与复习
5
4
9/17~9/21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
5
6
9/24~9/28
求小数的近似数,循环小数、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
7
10/1~10/7
庆国庆
8
10/8~10/12
解决问题、整理复习
5
9
10/15~10/19
观察物体,利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及计算公式
5
10
10/22~10/26
用字母式子表示数量,方程意义,等式性质
5
11
10/29~11/2
解方程、列方程解应题
5
12
11/5~11/9
期中考试
4
13
11/12~11/16
稍复杂的方程、整理复习、量一量、找规律
5
14
11/19~11/23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
5
15
11/26~11/30
梯形面积与组合图形面积
5
16
12/3~12/7
整理与复习、机动
5
17
12/10~12/14
统计与概率
4
18
12/17~12/21
铺一铺、数学广角
4
19
12/24~12/28
总复习
5
20
12/31~1/4
总复习、期末考试
5
21
1/7~1/11
期末结束工作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大致呈现出开放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较强的空间感知能力。在课堂上,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展现出主动且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然而,根据上学年知识质量的评估,学生的差异显著,后进生的比例较高。针对这一情况,本学年我们将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以及对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整体的合格率与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几个部分: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简易方程的解决,观察物体的特征,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及综合应用等。
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和统计与概率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与除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巩固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内容将基于前期小数加减法及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在小数运算方面的能力。简易方程则是小学阶段代数知识的初步引入,涵盖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及通过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设置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识别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探讨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关联,渗透平移、旋转及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可能性及中位数的内容。通过实验与操作,学生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公平性,掌握如何计算一些事件的可能性; 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位数,使学生理解两者在统计中的意义与适用场景,感受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安排“数学广角”的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和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字的有序排列如何便捷、安全地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兴趣。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推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
1.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 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并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3.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 能够辨别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
5. 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并能求出数据的中位数。
6. 体验事件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够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7.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篇
一、指导思想: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学生全面、连续和协调的发展。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本身的特征,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促进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和应用。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理解上取得进步,同时也能提升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6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但仍需提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态度。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足,往往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数学时面临一定困难。在新学期里,有必要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系统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期提高整体学业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小数乘法、位置、以及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和数学广角等多个方面。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教材中包含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简易方程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的部分涉及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以及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
(二)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课程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面积的学习单元。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将探索各种图形的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形的转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教授学生可能性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习如何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 教材也强调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与除法的内容,教学如何利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提升对数学美的鉴赏力。
(五)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项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熟练进行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的笔算及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常见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解简易方程。
3、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
4、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包括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和可能性等。
六、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原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公式,理解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教学方法:
1、加强探索性与开放性,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内容呈现与展开应贴近学生认知特点,增强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2)以等式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展示解方程的原理。
(3)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各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来进行。
知识学习顺序应逐步提高探索难度,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直接引导学生尝试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面积公式;到梯形时,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方法自行推导。
教学中,教材应不给出推导过程,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得出结论,留给教师与学生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数学魅力及学习收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八、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强化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指导,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答难题,发展个性特长。
5、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和理解数学。
6、鼓励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7、对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关心与支持,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九、课时安排:
小数乘法 7课时
位置 4课时
小数除法 9课时
可能性 4课时
掷一掷 1课时
简易方程 12课时
多边形面积 8课时
植树问题 3课时
总复习 6课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篇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共有两个班级,学生人数8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也有个别同学因为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学习上的困难与困扰。针对这些情况,新学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技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涵盖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位置、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以及综合应用等内容。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设置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与除法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基本运算、以及小数的相关知识基础上,旨在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简易方程则侧重于用字母表示数、了解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
教材中包含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通过探索图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深化对平移、旋转等数学思想的理解,促进他们空间意识的提升。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涉及可能性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内容,教授学生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专题,通过观察、猜测和推理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美的欣赏。
(五)综合实践方面
该教材还安排了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以及可能性与综合应用等。
五、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方程的具体含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性质基础上,熟练掌握小数乘法及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具备实际计算能力。
4、能够辨别物体的位置,学会用数对表示相应的位置关系。
5、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描述和判断事件的概率,进一步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7、初步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思想,培养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信心。
9、让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问题的内在关系,学会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2、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提升他们的空间意识。
3、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成绩。
4、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发展他们的特长。
5、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感受和理解数学。
6、开展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7、对特殊学习群体给予更多关注与关心,实施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八、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2课时)
4、可能性——————————————————(4课时)
5、简易方程————————————————(17课时)
6、多边形的面积——————————————(10课时)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