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计划2周前 (03-28)

本班38名学生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掌握基本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课程通过体验、调查和讨论等方式,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和谐发展。教材综合多学科内容,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选材生动有趣,注重社会现象的整合与联系。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生活导向,采用独特呈现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培养社会意识与责任感。课程强调实践与社会生活的结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促进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包括历史教训、科学技术、文化遗产等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参与能力。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班共有学生38人,绝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充满热情。学生们对社会知识有了基本的理解,对社会常识和生活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体验”、“调查”、“讨论”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指导思想:

1、教材充分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融汇了多个学科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性教材的编写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的选材和呈现方式不仅能够启发教师思维,还引导教师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教材内容与形式力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

三、教材特色:

1、教材的内容紧贴学生生活。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征,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出发,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真实。

2、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当前社会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广泛关心的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的社会环境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遵循以学生生活为导向、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值得关注的问题。

4、独特新颖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独特,通过大量真实感十足的照片和精美插图,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并完善自我。采用这种呈现方式既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四、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原型出发,多角度(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分析和探讨社会事物与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了解、适应并参与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参与能力。

五、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源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课程教育必须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该课程的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内,而应在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不能仅限于照本宣科,而应帮助学生将视野投射到社会的广阔范围,将思维领域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多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六、教学内容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历史的教训

2、坚韧不拔的奋斗

3、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4、永恒的怀念

5、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6、丰富的思想资源

7、珍贵的文化遗产

8、自然的挑战

9、与自然灾害斗争

10、灾难中的温情

11、科学技术惠及人类

12、科学技术的另一种面貌

13、科学家的启示

14、崇尚科学,拒绝迷信与邪教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575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