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方案
一年级共有22名学生,基础水平不一,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教学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本册教材内容涵盖数字认识、加减法、物体与图形等。目标包括:熟练数20以内物体、理解加减法概念、解决简单应用问题、认识图形以及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通过应用生活经验、探索物体和图形,学生将初步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在情感态度方面,鼓励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信心。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包括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和课堂与家庭实践结合,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进度安排细化到每个单元的内容和课时分配,以达到全面的数学学习目标。
一年级共有22名学生。虽然有些孩子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其基础水平不一,尤其在数学方面,部分学生表现较弱。幼儿园时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较为欠缺。初入小学,他们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但是孩子们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引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认识数字、比大小、110的认识和加减法、物体与图形、分类、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物体个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能够读、写1至20的数字。
2、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2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能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能识别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建立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个单元后都有综合练习,形式多样,能够有效巩固知识。
2、数学乐园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数学兴趣。
3、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设计活动和学习内容。
4、结合数字与计算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字概念,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
5、重视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字可以用来交流和表示,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8、引入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际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与创造性,为教师的教学组织提供丰富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重视已有经验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联系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注意选择富有趣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4、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适当改进评价方法,例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记录。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准确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字,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组成,准确、工整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意义,熟练数出20以内的数字,并准确读写20以内的数字,掌握20以内数字的组成。
3、使学生初步认识=、>、<等符号,能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字大小。<>
4、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直观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使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清晰明了地列出算式并口述答案。
6、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了解。
7、结合主题图及相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应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数学信息,初步学会用数据描绘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比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3、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下,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保持好奇,积极参与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发现并纠正数学活动中的错误。
5、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3、强调学生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重要性。
4、课堂教学与家庭实践相结合。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 教学内容 | 课时 |
第一单元 | 数一数 | 1课时 |
第二单元 | 比一比 | 2课时 |
第三单元 | 1至5的认识 | 3课时 |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 5课时 | |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 2课时 | |
第四单元 | 认识物体和图形 | 3课时 |
第五单元 | 分类 | 2课时 |
第六单元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 5课时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 5课时 | |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 4课时 |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 2课时 | |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 1课时 | |
第七单元 | 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 2课时 |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2课时 | |
第八单元 | 认识钟表 | 2课时 |
第九单元 | 9加几 | 3课时 |
第十单元 | 总复习 | 4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