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舞蹈课程教学方案
幼儿园舞蹈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优雅的体态和积极的气质,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教学采用综合性方法,结合趣味性、规范性和专业性,通过兴趣导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包括舞蹈基本知识、基本舞步及身体协调性训练,鼓励孩子们在想象与模仿中进行肢体表达。老师们不仅教授舞蹈技艺,还关注孩子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家长的参与也得到重视,以促进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现。课程目标是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舞蹈要领,能够与音乐保持一致,形成团队协作能力,并欣赏舞蹈文化。每个学期将教授不同类型的舞蹈,如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确保孩子们能够自信地表演并感受舞蹈的魅力。
为了培养幼儿优雅的体态和积极向上的气质,我们在舞蹈课程中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艺术潜力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性教学”的方法,将趣味性、规范性和专业性有效融合。由于小朋友们在初学舞蹈时容易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以“兴趣导向”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他们更易吸收,避免枯燥乏味。我们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运用肢体表达,如模仿大海的波浪、春风中的柳树,以及各种人物和动物的形态。舞蹈老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艺,还注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和独特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将被动的练功转变为主动的舞蹈练习,引导孩子们热爱舞蹈,实现内心与外在、肢体与灵魂的和谐美妙结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幼儿园舞蹈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增强他们的综合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具备适应舞蹈要求的正确姿态,能够完整、快乐且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重视在艺术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 通过训练,提升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在跳舞时与音乐保持一致。
3. 对动态事物和舞蹈动作产生模仿兴趣,积极参与自娱自乐的集体活动。
4. 初步理解舞蹈的表达,意识到舞蹈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5. 在舞蹈中与他人协作。
6. 能够欣赏舞蹈,并通过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通过舞蹈基础训练帮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要领
1. 动作基本准确,协调配合,身体各部分灵活运用。
2. 跳舞时情感投入准确,能够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 愿意通过舞蹈表达自身情感。
4. 在集体活动中配合协调,形成默契的队形。
(1)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体态与行为美。
(2) 欣赏舞蹈表演,了解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并学习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做到动作有力度和节奏感,整体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程
1、掌握舞蹈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认识舞台平面、空间和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的基本手位和脚位。掌握手形、脚位的基础知识。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部训练、走跑跳训练,以及基本舞步与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蹈训练(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表演,提升动作质量
片段舞蹈训练(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的教学
第二课时(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的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的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的教学
第十六周:欣赏课成品舞表演,进行汇报。
注:每个学期让孩子掌握一个舞曲,能够独立随音乐进行舞蹈。每种舞蹈的学习将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而定,我们将在每个学期中逐步教授各种民族舞、现代舞、幼儿舞、芭蕾舞和中国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