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安排
本计划旨在确保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各实验室将积极配合课堂,准备充分。重点在于探索科学实验的过程,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科学素养。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各实验室需开齐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具体工作包括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设备更新、课程安排、实验安全管理以及环境整洁维护。任课教师需制定实验计划,确保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提前准备实验用品,并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通过开放实验室和提供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更多实践。整体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教学,推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依据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各实验室应主动配合各年级的科学教学活动,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以保障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强调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科学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争取做到规范、标准、常规,充分发挥教学仪器(材)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实验,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实践、实验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
1、实验室管理员工作: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室管理应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按照《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科教学仪器,器材配备》的要求,各实验室应制定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并对科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添置、维护和检查,确保教学准备充分。
(3)各实验室需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和实验教学课程安排表。
(4)各实验室应利用实验设备和手段,选择合适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服务于教学。
(5)各实验室可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根据教学需要,可自制一些教学教具。
(7)各实验室需加强安全管理,妥善保管危险药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8)各实验室应做好仪器(材)的管理,严格遵循借用、赔偿和领用手续,及时进行财产登记,确保账物相符。
(9)各实验室需定期进行仪器、器材的维修和保养。
(10)对学生损坏的仪器设备需按规定进行赔偿,并填写“仪器设备报损记录单”,登记入“仪器设备报损账”。
(11)开设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针对某些学生在实验课未完成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可利用午休时段或课外活动时间重做实验,提高实验课的时效性。
(12)各实验室需努力做好“五防”工作(防霉、防蛀、防锈、防尘、防盗),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做到专室专用,室内无杂物,无卫生死角,桌面无灰尘,门窗及仪器橱柜玻璃保持清洁。
2、任课教师工作:
(1)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应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按照实验室提供的课程表开展教学。
(2)任课教师应全面开展实验教学,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凡教材要求做的实验不得随意删减,如确需调整,必须向学校相关领导报备。
(3)任课教师需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实验进行防范安排。
(4)任课教师应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提前一天准备实验用品,并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校正,确保其完好可用。
(5)进行演示实验前,任课教师须备好课,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迅速、规范进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达到预期效果。
(6)在学生实验课时,应组织学生排队入室,保持安静。首次进入实验室时,由任课教师介绍《学生实验规则》和《实验室安全守则》,之后再进行分组实验。
(7)学生需提前做好实验的预习,积极思考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教师应跟班指导,协助解决仪器故障和其他问题。
(8)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应分工负责,按照“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清理仪器和环境,待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开。教师需对实验仪器进行保养,并填写《实验登记表》,离开实验室时要关好水电开关和门窗。
(9)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