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安排5篇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课堂教学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并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包括自我保护意识、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重点放在规范行为、提升身体素质和复习广播操等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例如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和激励学生的兴趣,确保每节课有实质性收获。课程还强调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即便不太重视锻炼,仍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获得相似的结果。这些现象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在评价机制上也应有所调整。
二、教学目标
1、重视课堂体育教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使他们乐于参与各种运动及游戏;
2、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活动中进行基本的动作,如传球和运球;完成基本的体操动作以及一些单项的体操技巧,如翻滚和劈叉;安全参与体育活动,并掌握基本的户外活动技能。
3、树立正确的身体姿态;增强体能,包括灵活性、反应能力、敏捷性及协调性;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意识。
4、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在取得进步和成功时的情感;观察并描述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的目标,利用体育课堂和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5、通过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终身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复习并巩固新学的广播体操;
3、进行学生健康体质的数据收集与上报。
四、教学措施
1、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2、利用多样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4、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专注于每一堂课,帮助他们养成长期锻炼的好习惯。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2篇
一、班级情况基本分析:
我负责的六年级班级共有38名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中等,部分学生在体育方面表现突出,体育成绩大部分为良好,少数学生存在不及格的情况。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态度良好。
二、教学简析:
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程总论,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理念、编写原则以及教材的整体框架,并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以帮助教师对本教材有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各类教学内容概况,按照各年级的特点,介绍了六年级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要性,强调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实践指导,逐项介绍了相关教学内容。
第四部分涵盖了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考核与达标标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游戏和韵律活动,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并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基本活动能力。
2、了解在运动中如何安全避免受伤,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掌握体育课中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
四、教学重点:
1、规范课堂行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复习新版本的广播体操《希望之翼》。
3、收集并上报学生的健康体质相关数据。
五、教学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体育课,认真听讲,努力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确保每位同学的技术动作都能做到标准与到位。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存在差异,各班学生的体能状况也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即使不刻意锻炼,仍然能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同学即便努力训练,却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些现象在课堂上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在评价机制上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分析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体质水平,助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增强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掌握简单的锻炼知识与方法,学习一些基本的体育及卫生安全常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2、 初步掌握田径、体操、小球类、传统民族体育、韵律活动及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提升基本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他们勇敢顽强的精神,培养不骄傲和不气馁的良好品质,自觉遵守规则,在团队中合作。
四、教学重点
1、 坚持“健康优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3、 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措施
1、 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应主动配合,认真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与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应穿着便捷、整齐的运动服,确保在课堂上不携带钢笔、小刀等物品,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集合,做到快捷安静。
3、 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出席,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并须服从老师的安排,遵守课堂规范。
4、 在课堂上严格遵循教师的指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搬动器材,务必遵守安全使用规定。
5、 学生要爱护体育器材,避免故意损坏体育设备,课后应按照教师要求如数归还各类器材。
六、教学进度表
略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保健)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这种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积极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备时代性、创新性、指导性和纲领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主,缺乏明确的学生导向,导致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标》贯彻新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在体育与保健知识方面,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即使不积极锻炼也能取得优异成绩,而另一些学生虽然努力训练却表现平平。这种现象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考核机制上也要有所调整。本学期将更加注重体能和技能项目的结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青春期卫生知识,理解体保常识,学会适当的体育锻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
2、学会走和跑的标准动作,养成正确的姿势,提高身体素质和走跑能力,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初步学习助跑投掷沙包或垒球及推铅球的动作,提升爆发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的习惯。
4、掌握攀爬、悬垂、支撑、倒立等基本动作,改进动作姿势,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果断。
5、学习篮球的基本运球、传球和投篮技能,开展简单比赛,发展走、跑、跳、投的综合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6、掌握队列、队形、徒手操和少年拳等基本内容。
四、教材分析
重难点:
1、鼓励学生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表现,同时展示自己的动作,以增强自信心和提高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田径的一些基本术语,并掌握立定跳远和跳远的技术要点,正确的跳高姿势以及提高对田径项目的兴趣。
3、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韵律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4、初步了解体育运动相关的常识。
5、学习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6、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5篇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将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为目标,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本学期的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质,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①了解基础急救知识及体育常识。
②掌握快速跑和耐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素质如速度、灵敏度和柔韧性等都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学生的身体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过渡,这一阶段是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相应的训练量应有所增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包括:
①体育基本知识。
②运动技能的训练。
③身体健康的知识。
④心理健康的教育。教材内容丰富,强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和方法,鼓励他们自觉锻炼,达到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目标。
四、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确保每一节体育课都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每堂课都有实质性的收获。
3、合理利用体育器材设施,加强运动技巧的教授。
4、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
6、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1——2周:进行教学常规、队列队形及广播操的复习。
3——4周:队列队形及步伐训练,恢复身体素质。
5——6周:耐力跑和障碍跑的训练。
7——8周:跨越式跳高的技术训练。
9——10周:接力跑的练习。
11——12周:跳绳技能的提升。
13——14周:投掷技巧的训练。
15——16周:低单杠技巧的练习。
17——18周:软式排球和自然地形跑的结合训练。
19——20周:进行期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