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安排(实用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针对班级现状和教材特点制定。班级有46名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期末平均分72.5,及格率80.43%。重点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圆和百分数等。教材强调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运算意义,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措施包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书写整洁等良好品质。课时安排合理,确保各单元内容的有效教学与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
本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讨论。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良好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为72.5分,及格率为80.43%,优秀率为28.26%。其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6人,处于中等水平的有26人,成绩较差的有14人。表现较差的这14名学生主要存在着一定的接受能力障碍,以及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热点以及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强调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新增了例题2,以此为学生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概念的理解打下基础。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单独设置,而是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结合进行教学。增加了分数和小数的乘法教学,并引入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情境问题。
位置与方向:将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部分转移至五年级上册,同时将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部分迁移至本册进行讲解。
分数除法:将“倒数的认识”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此单元,并新增了比的内容,特别是增加了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及可以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该单元独立设置,目的是强调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增强学生对比与分数间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能力。
圆:通过圆规作图引入圆的各部分名称,减少了圆的对称性内容,增加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了圆与正方形面积关系的问题解决。
百分数(一):将“百分数的应用”部分拆分为两个部分,本册着重于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将推迟至六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化。
扇形统计图:新增了选择适宜统计图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据的展示方式。数学热点——数与形:此部分新编了“数形结合”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形理解。
四、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册教材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与体验,同时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鼓励多样化的解题策略。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开放性思维。
1. 优化分数乘法与除法的教学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运算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计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培养理解。
(2) 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在计算中体会应用数学的乐趣。
(3) 通过实践与图示,让学生探索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促进直观教学。
2. 对于“比”的单元特别安排,教授比的意义与性质,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理解,以便为后续的百分数、圆周率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3. 百分数的相关教学为教材一大重点,通过生活实例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关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5. 强化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思维,通过生活实例提升统计的实用价值。
6.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7.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册教材包含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数学史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和网络资源,提高课堂的直观性与互动性。
2. 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3.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透过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4. 重视单元检测,确保教学质量。
5. 加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激励与表扬,让每位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长。
六、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与性质,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4. 知道圆的特征,能使用圆规作图,并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5.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6. 使用坐标数对表示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应用。
7.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能进行基础的百分数计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体验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0.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涵盖: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及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以及百分数均为重点教学内容;而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数与代数,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整数、小数的计算基础上,旨在培养他们进行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以及解决与分数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简单的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设置了位置和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过程,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技巧;同时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部分,教材引入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及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发展他们的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学生将体会各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虽然班内有一些学习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学生,但仍有个别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方面存在困难,但仍然付出努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关注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以帮助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为后续的复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掌握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和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技巧。
3. 理解比例的概念及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图案。
6、能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标的概念。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进行百分数计算,能够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生活中数学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进行百分数计算,如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2、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掌握圆的特征,能够正确绘制圆,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可以运用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确保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加强直观操作的教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平时的练习和作业要有针对性,针对后进生与优秀生进行因材施教。
4、借助线段示意图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升其分析和解题能力,重视用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分数问题,使之简单化。
5、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确保班级作业的书写质量。
6、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7、充分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现实素材,吸引他们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12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4课时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2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2课时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14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4课时
第四单元 比 3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2课时
期中复习备考 4课时
第五单元 圆 9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4课时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15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4课时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2课时
单元整理与检测 1课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3课时,总复习 10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三班现有学生68人,其中六、四班有学生35人,六、五班有学生33人。接手这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以来,我对学生的整体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总体成绩较为理想。相较于(四)班来说(五)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逻辑思维较快,表达能力也比较出色。但该班也存在几位学习困难的学生,每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往往在十几分左右,其他科目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这对班级的整体成绩形成了影响。本学期我将致力于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争取提升他们的成绩,从而缩小与(四)班的分数差距。相对(五)班而言(四)班的学生总体水平较高,此学期我将继续激励优秀学生,同时给予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支持,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成长。
二、本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一)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分数的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
第四单元 比的概念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二) 图形与几何方面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五单元 圆形的知识
(三)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四)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段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特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3、理解比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求得比值并进行化简,解决与比相关的实际问题。
4、认识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5、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并能熟练进行相关的计算,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0、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11、养成认真书写和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
2、注重常规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学生分组,未来的学习和评比将以小组为单位,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方法。课堂上可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如讨论、抢答等,帮助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课内与课外结合,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在课外学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5、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6、重视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储备,加强对数学阅读和兴趣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如下:
一、分数的乘法………………………… 12课时左右
二、位置与方向……………………… 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除法(11课时)
1、倒数的认识………………………… 1课时左右
2、分数的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四、比(4课时)
五、圆(12课时)
1、圆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 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 5课时左右
4、扇形…………………………………. 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百分数(9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2课时)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时安排详见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