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安排
本册二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分为“习惯培养”、“识字与写字”、“课文学习”和“综合练习”四个部分。通过丰富的插图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能力。识字与写字部分共设置8课,强调识字多于写字,助力学生熟悉456个生字,并掌握29个常用偏旁。课文学习部分包含23篇内容易懂的课文,每篇后有练习题以促进朗读和语言运用。综合练习则分为字词句运用、写字训练、阅读与背诵,以及口语交流,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拼音和识字能力,提升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本册教材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分别是“习惯培养”、“识字与写字”、“课文学习”和“综合练习”。
“习惯培养”部分共包含5页插图,旨在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母语学习原则,积极促进学生的早期阅读能力,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与写字”模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4课,总计8课。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字与书写分开,重识轻写”的方针,共计安排生字456个,其中需要学生书写的是279个,另外130个生字则是只需识记而不需要书写,同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29个常用偏旁。这个“只识不写”的策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读音、识别字形,初步理解字义,并能在口语表达中运用这些字词,但不必强求默写,这比以往的要求更高。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能认识更多的字,避免影响他们的阅读与写作,又不会增加学习负担,特别是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多识”和“写好”的目标。
识字课采取三种形式:词组识字、看图识字和形声字分类识字。这些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在“课文学习”部分,教材设置了6个单元,每单元包含3至5课,共安排课文23篇,其中包括韵文6篇。课文内容丰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每篇课文后设计3至4道练习题,前两道题重点训练朗读、背诵、复述,以及识字和写字,其后还安排了抄写常用词语、用重点词语进行交流和语言运用的结合练习。这样的设计既简洁实用,又抓住了关键,使学生能高效地实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
“综合练习”部分总共安排了8个练习,每个单元后安排1个。练习的重点在于综合性,分为四个板块:字词句的应用、写字训练、阅读与背诵以及口语交流。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形成系列。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8名,其中女生9人,男生19人,有5名新转入学生。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完成各项作业。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有趣的图书,但读书习惯和方法仍需教师给予更多指导,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依然较低,需要持续引导。从语文课堂反馈可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仍需不断训练,还有少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需加强培养和引导。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也需培养。(2)继续培养专注倾听、勇于表达的习惯,认真书写铅笔字的习惯。(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1)巩固汉语拼音,能够利用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与写字。(1)能准确识读456个生字。(2)掌握教材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3)按照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79个生字;能够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端正字形。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取他人发言,理解别人所讲述的内容。(2)能够通过看图或观察事物,用普通话表达几句完整连贯的话。(3)能针对所听所读内容,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语句完整。(4)愿意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表现得大方有礼。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会进行角色朗读。(2)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3)能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其中的情境,掌握课文的主要意思。
6、写话。(1)能用所学词语写出通顺句子;能理顺错乱句子。(2)学习“祝贺”、“购物”、“待客”等交际能力,能够用几句连贯的语言表达相关内容。(3)加强日常日记训练,为三年级作文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培养专注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认真书写铅笔字的习惯;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79个生字;保持字形整齐匀称;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表达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4、继续学习准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5、能够用学过的词语书写通顺句子;理顺混乱句子。
五、教学具体措施
1、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习惯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养。教师应在班级中组织各种活动,如“知识小竞赛”、“朗读比赛”和“故事分享”等,每月评选出优秀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以激发他们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兴趣。
2、“识字与写字”部分
(1)抓住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词组识字涵盖了“识字”部分的若干课,利用相关词汇集中展示要识的字。看图识字通过形象化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造规律。形声字归类识字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字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2)充分利用情境图画。教学时,利用引人入胜的情境图,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并为朗读设定情感基调。
(3)优化书写训练程序。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采用“一导二看三记四评五仿六赏”的步骤,帮助学生逐步写出正确的字形,教师应重视示范书写,提供清晰的范字。
3、关于课文
(1)关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认知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文本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对话。
(2)重视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默读要求不必过高,主要在于不打扰他人。
(3)在阅读中实施语言训练。教材语言平实优美,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技巧,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4、关于练习
综合练习中的题目设计应注重趣味性,通过读、写、说、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中识字、写字、学习词句运用。口语交际应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利用训练题中的情境图创设交流场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