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教学计划7个月前 (03-13)

本教学计划旨在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及教育部相关意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与生活能力,增强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促进自我反省与信任,增强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应对困难的韧性,提升心理调适能力,树立生活目标。教学内容涵盖意志品质、友情与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教学措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践性和个别差异,提升心理素质,同时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有效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拥有顽强意志品质,具备自立自强的生存与生活能力,增强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做人、求知和创新,能够从容应对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

1、帮助学生持续进行自我反省,做到“守信”和“守时”,消除嫉妒,做到言行一致,充满自信,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断进步,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理解真正的友情,学习男女同学之间的良好交往,保持与老师和同学的紧密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并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方法,自觉调整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锻炼灵活应对能力,初步掌握休闲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正确接纳自我,化解冲突情绪,保持内心和谐。矫正学生问题行为,培养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方式,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交往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潜能与特长,确立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树立坚定意志,教育学生耐受挫折。

(1)培养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果断处理事务的习惯。

(3)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挑战。

2、培育友情,增强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尊重与信任自己。

(2)学会与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正常互动。

(3)正确理解性别差异,接受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适应性别角色,保持健康的异性交往态度。

3、迎接新挑战,促进人格发展。

(1)激发学生树立健康人格发展的意愿与动机。

(2)重视学生的自我人格塑造。

(3)对人格发展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及发展特点,采用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推动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2.聚焦教育目标,注重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有效性,服务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与理解学生。

3.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充分挖掘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的人格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快速克服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721.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