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安排计划(通用3篇)

教学计划6小时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分为八组,内容涵盖自然、祖国情怀、心灵乐章等多个主题,设有28篇课文。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流利度和写作技能,同时培养对自然与祖国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学生需掌握120个常用汉字,通过课堂精读与课外阅读(目标为20万字),提升语言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重点强调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通过实际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设计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将帮助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1

本册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共分为八组,具体包括:感知自然,祖国情怀,心灵乐章,珍爱家园,初识鲁迅,轻启诗歌之窗,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内容安排在第二组“祖国情怀”和第六组“轻启诗歌之窗”。除去第六组,共设有二十八篇课文,精读和略读课文各有十四篇,教材末尾附有生字表。每组课文后均设有“词语盘点”环节。

本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学生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进行识字,并学习标准普通话。

2. 本册教材未安排单独的识字部分,要求学生会写120个字,这些内容将通过精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3. 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汇的含义,重视语言的积累,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 继续练习以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方式朗读课文。

5. 学生能够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并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

6. 学生能够听懂适合自己水平的讲话并进行转述,能够简要复述课文,培养先思考后表达的习惯,并保持说话礼貌。

情感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促使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并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骄傲;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欣赏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艺术熏陶,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能力目标:

增强字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识字,通过阅读教学完成相关任务;继续加强词语训练,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注重词汇的运用;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勤于观察、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够在观察基础上写出具体、有条理且富有情感的记实与想象作文。

总课时:约82课时

学生基本情况及知识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31人,女生19人。女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强,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男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许多男生在学习上较为放松,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持续提醒。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表现尚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写作技能,但个别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家长的督促力度不足,需老师加强辅导。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未能按时完成作业,亟需老师的引导与教育。

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还有进一步的努力空间。知识层面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但在词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上,部分学生仍需依赖工具书,而没有形成与上下文结合进行理解的能力。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待提升,阅读范围也需拓宽,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课程标准研究: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学期里,我将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结构与思路,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便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更好地引领教学实践。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思想教育要求、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 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要具备一定的速度与思考习惯。

3. 能结合上下文和个人积累,推测课文中相关词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在阅读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 诵读优秀的诗文,关注通过声调、节奏等体验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6. 学会理解和运用“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深刻句子的含义”等读写技巧。

7. 能珍视自身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合理分段;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互相交流;根据受众与场合,进行简单的发言。

思想教育: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理解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懂得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欣赏音乐、绘画及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接受艺术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感。

能力培养:

重视字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环境中识字,通过阅读教学完成相关任务;继续加强词语训练,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重视词汇的运用;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在独立阅读与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情怀”和第六组“轻启诗歌之窗”。“轻启诗歌之窗”这一专题采用任务驱动的编排方式,活动贯穿始终,包括“活动建议”与“阅读材料”两部分。

活动一旨在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为国自豪的情感。活动二则是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感悟并表达爱国情,强调语文对情感的熏陶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三通过收集与阅读诗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教改措施:

1.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避免以往“一刀切”的做法。

3. 课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和集体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

4. 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5. 注重向其他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建立了一套开放而富有生命力的体系,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将基于此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充分分析后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较高,基础扎实,书写规范。特别是贾瑞琦、李泽鹏、冯静茹等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异,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独特见解。而刘小刚、张水婷等同学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需要师生及家长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将重点围绕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让每位同学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争取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八组专题,依次为: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专题采用任务驱动与活动贯穿的方式进行编排,分为“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个部分。

本册共包含二十八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个部分组成。课例中包含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两篇。精读课文后附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设有“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两次,而“口语交际?习作”作为独立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以及“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的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出现两次,“展示台”出现一次。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未安排识字内容,要求学生能写120个字,累计识别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可写。

2.硬笔书写需规范,字迹工整,具备一定书写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以领悟汉字之美。

(二)阅读:

1.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与自身积累,推测课文中的词句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表达逻辑,理解作者的情感,初步掌握基本表达方式。在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3.阅读叙事作品,掌握事件概述,简单地描述深刻印象的场景、人物、细节,表达个人的情感反应。阅读诗歌时,整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影响,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通过声调、节奏等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阅读视野。

(三)习作:

1.理解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2.内容应具体、情感真实,能够根据内容进行分段表述。

3.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及常见应用文。

4.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积极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场合进行简单发言。

2.注意语言的美感,抵制不文明用语。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活动,讨论分析相关主题,撰写活动计划与总结。

2.围绕身边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六、教学重点:

1.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具备一定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结合上下文和自身积累,推测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表达顺序和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文章表达方式,敢于提出看法。

5.诵读优秀诗文,透过声调和节奏享受作品的情感。

6.珍惜个人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根据内容要求进行分段表述;认真修改习作并进行互评。

7.根据交流对象和场合进行适当发言。

8.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演讲,辨别是非。

七、教学难点:

1.持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式。

3.深入挖掘每个单元的人文内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注重平时练笔的指导。

5.引导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八、教学改革设想与实施计划: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关注总体目标,又重视各阶段目标的衔接,确保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2.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未安排识字,要求学生掌握120个字。在教学中,老师要集中关注难写字和易混淆字的指导,注重写字质量同时提升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及时纠正书写中的问题,培养书写兴趣与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与理解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具备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应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教材中提取的口语交际话题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为学生提供多个角度探讨话题。教师需结合本地区、本校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交流主题,确保学生的交际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表达的内容。每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明确,针对不同的交际话题设计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的习作安排,要体现要求,同时灵活运用教材。在习作指导和评论中,需渗透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过程。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明确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根据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内容,把握相关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欣赏诗歌,学习了解诗歌大意与体会情感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3

一、班况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学生的阅读自觉性不足,阅读的广度也有待扩展。我们将在训练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下功夫,以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照专题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走进自然,心系祖国,感受心灵,珍视家园,初识名家,诗歌之旅,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的探索。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心系祖国”和第六组“诗歌之旅”。其中,“诗歌之旅”采用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设计方式,包含“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整册教材共安排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中包含4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两篇。精读课文后附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则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还附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三次“资料袋”和两次“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与习作”仍为独立栏目,而回顾拓展部分则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固定栏目及其他栏目如“展示台”“成语故事”等穿插组成,其中有些栏目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则安排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至六年级下册时,学生累计认字达到3500个,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识字要求。从本册开始,不再设定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学生会写130个字,这些字会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呈现,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和检测生字的掌握,每组课文后设有“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部分的词语来自于精读课文,要求学生能读并会写;“读读记记”部分的词语包括了精读与略读课文中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生字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的生字则不再注音,注音采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则用方括号标出。不认识的字需要在教学中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建立语感。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强化整合,使教材呈现为互相关联的整体。

(三)增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编排提供明确的指导与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关注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的衔接,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2、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要求学生会写130个字,并在精读课文中完成,老师可针对易混淆字形进行重点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通过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科学与创新的精神。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应提升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与句子。

2、朗读训练需贯穿课堂,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感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是重点与难点,需着重培养记叙文写作能力。

5、语言积累是教学重点,全学期安排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五、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组: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表达独特感受。

3、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组:

1、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多途径表达爱国情,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第三组:

1、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真情,树立助人为乐的精神。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组:

1、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珍惜资源。

2、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鼓励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第五组:

1、初识名家,了解其成就。

2、感受名家的人格魅力。

3、理解人民与敌人之间的关系。

第六组:

1、通过诗歌增加兴趣,感受诗歌之美。

2、学会朗读,理解诗意与情感。

3、通过活动感受诗歌魅力。

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1、练习快速阅读,掌握课文内容。

2、学习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

第八组:

1、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艺术情操。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受。

3、积累优美语言,体会情感。

4、根据条件了解更多艺术。

六、作文教学计划:

1、写读后感,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描写环境。

3、进行看图作文,表达理解与感受。

4、续写事情的经过,详细具体。

5、根据图片写报道,内容合理且情感真实。

6、学习自我修改习作。

七、教学进度表:

第1、2周…………………………………………………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7周………………………………………………第三单元

第8、9周…………………………………………………第四单元

第10、11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11、12周………………………………………………第五单元

第13、14周………………………………………………第六单元

第15、16周………………………………………………第七单元

第17、18周………………………………………………第八单元

第19、20周……………………………………………期末复习、考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安排计划(通用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7527.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