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安排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强调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指导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开展课题研究与课堂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班级共有27名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尚需帮助。重点加强阅读能力,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教材包含八个单元,涵盖课文、古诗和综合练习,强调语言训练与生活结合。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精读课文和综合练习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达。古诗教学重在朗读和理解,作文教学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教师需注重备课、批改作业,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家庭教育也被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持。
在新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实施下,语文教学需实现“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围绕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需要重新审视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性及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与要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改革,思考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名学生,其中男生15人,女生12人。班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渴望自我提升,学习兴趣较浓厚。课前能主动预习新课,并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课后能认真复习;课外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乐于展示活动成果。许多同学学习自觉,课堂表现认真,课后作业完成良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然而,班级中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心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作业完成拖沓;有的学生不爱进行课外阅读,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还有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多种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方面,学生表达较为流畅,但仍显欠缺精彩,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对自身有益的课外书籍,多读、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排: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具体为:
1、课文40篇(包括选读课文8篇)
2、古诗诵读8次,共16首古诗
3、综合练习8次
4、作文14次(可选做8篇)
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特征,寻找突出教学重点的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年级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部分内容可以自我理解,或者通过工具书、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这种阅读基础进行阅读指导,突出重点,做到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部分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关键词;有些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或课题中的重要词语。对于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抓住结尾部分进行学习。
(二)充分开拓课文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说写练习及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词句为核心,设计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选词用语的能力;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说写练习,增强学生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将具体故事简要叙述;分享对课文或生活的理解;学习写作评价人物的段落,以及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课文空白、描写心理活动、续编故事、构思人物对话等练习,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合课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观察自然、理解生活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交流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学会500多个生字新词。
2、能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或使用字典理解词语,学过的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重视语言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指定的课文。
4、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和愿意动笔的习惯,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本册教材的阅读理解重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让他们理解作者是如何写作的,以及为什么如此写作。要求学生掌握课文整体写作思路和方法,并理解语言运用的特点;要识别课文中感人内容及其传达的深刻印象,进而学习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理解感人场面描写、平凡生活小事、真实心理活动等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到写作应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写作指导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作文指导上,更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设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写作,学习写作方法,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依托。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要提高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含义较深的句子,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将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阅读新体验说写双通道”的教学:“阅读新体验说写双通道”是一个简洁而实用的主题,注重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备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强化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也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提示。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自主选择背诵的段落。教学时要关注这些特点,充分利用“阅读新体验说写双通道”中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与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3、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中应有清脆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时,不仅限于技巧,需将朗读与理解紧密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需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及必要的总结与讲解。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读书。
(二)“综合练习”的教学:综合练习的内容与课文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例如,每次综合练习中都会安排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问题,最后进行交流讨论以理解课文。语言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交流时,要从创设情境、启发兴趣、激发表达欲望入手,使学生了解如何表达。加强说话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了。本册综合练习减少了单项训练,增加了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字词句,设计多样语言实践活动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应确保课内练习时间,尽量在课堂上完成,避免“课内指导、课外完成”的不正常情况。
(三)古诗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理解古诗的大意即可,不必过多讲解和分析。
(四)作文教学:本册提供了14道作文题,学生可选做8篇,这些题目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大多数是命题范围,学生有很大的材料选择空间与自由发挥空间。在教学时可精心设计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加强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帮助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确保不进课堂无教案;注重基础落实,方法讲解透彻;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信息;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分别辅导;多进行业务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然而,仅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教师是引路人,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重要。在现代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家长的支持及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合力。
20XX—2—25
附: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 备注 |
1 | 1、勤奋自学成就大器 2、鲁迅与时间 3、失去的一天 | |
2 | 1、古诗诵读 2、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3、科学奇才霍金 4、综合.作文 | |
3 | 1、火烧云 2、蝴蝶泉 3、荷兰的花 | |
4 | 1、古诗诵读 2、叙利亚的卖水人 3、冰城 4、综合.作文 | |
5 | 1、慈母情深 2、母亲的鼓励 3、科林的圣诞蜡烛 | |
6 | 1、古诗诵读 2、穷人 3、生命的药方 4、综合.作文 | |
7 | 1、长江之歌 2、登泰山观日出 3、别了,我爱的中国 | |
8 | 1、古诗诵读 2、半截蜡烛 3、梦圆九天 4、综合.作文 | |
9 | 整理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 | |
10 | 1、养花 2、信任 3、享受心安理得 | |
11 | 1、古诗诵读 2、宽容 3、轻点关门 4、综合.作文 | |
12 | 1、高山流水 2、鲍叔牙真心待友 3、唯一的听众 | |
13 | 1、古诗诵读 2、莫泊桑拜师 3、语言大师 4、综合.作文 | |
14 | 1、革命烈士诗两首 2、奴隶英雄 3、关羽刮骨疗毒 | |
15 | 1、古诗诵读 2、一曲胡笳救孤城 3、六个孩子的故事 4、综合.作文 | |
16 | 1、母校 2、童年的发现 3、天窗 | |
17 | 1、古诗诵读 2、人生的开关 3、跨越新记录 4、综合.作文 | |
18 | 期末复习 | |
19 | 期末复习及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