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年度规划方案
六年级下学期共有在籍学生,其中女生比例较高,班级动态有所变化。期末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强调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旨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语文教材采用专题编排,涵盖八个主题,综合性学习安排贯穿其中,通过任务驱动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教材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学习目标,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口语交际·习作”部分灵活多样,旨在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增强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充知识面,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下学期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本学期新转入人。转出人。在籍学生数:其中女生人。
2、期末考试情况: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时间统一为20xx年6月30日,监考:镇中心小学。阅卷时间:7月1日,地点:镇中心小学。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秉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校本教研,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育人为本、关注质量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要求
1、教材分析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继续采用专题编排方式,共分成八个组别,依次为:认识自我,探索世界,传承文化,关注社会,走进名著,诗词之美,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三组“传承文化”和第七组“人与自然”这两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实践活动贯穿的编排形式,包括“活动建议”和“扩展阅读”两个部分。
除去第七组,共有30篇课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各15篇。这八组教材,每组分为“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课例中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设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引导语。部分课文后附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仍作为独立栏目。“回顾·拓展”由固定栏目“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构成,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推荐书单”及“趣味语文”的灵活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推荐书单”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六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5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识字量。本册教材不再安排新识字任务。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30个字,这些字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形式呈现。教材后附有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每组课文后设置“词语回顾”。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由精读课文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汇包括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词,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保持一致。精读和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首次出现时注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余部分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注。为了帮助识字,课文中的生字附有拼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需要变调或轻声读出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同时明确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本册教材涉及的读写方法,主要包括:想象和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中的作用;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继续学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其中,“联想与想象的表达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理解重要句子”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形成整体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注重内容整合。每个专题自导语到课后思考,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部分都旨在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有布置,中有练习与应用,后有总结与拓展,整组教材及全册教材形成有机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编写既关注教师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的学习,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连,鼓励学生讨论和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回顾”便于学生自查;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和交流认识的机会。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六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习作”仍单列。编排形式灵活多样,有的先说后写,有的先写后说,也有将两部分内容结合或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文字,注意提供多角度的引导,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在“传承文化”专题中,与课文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资料搜集、交流收获等活动。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七组,主题为“人与自然”。此活动先在导语中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收集自然相关资料、欣赏自然美等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分为两大板块:“自然探索”和“与自然对话”,按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一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分享读后感。二是从生活实际需求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灵活安排练笔、小练习等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学习,推荐课外阅读,如推荐《海底两万里》和《哈利·波特》,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籍。这样的安排,开拓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增强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