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规划(实用4篇)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内容,指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于实践而非理论,同时强调音乐教学需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教材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聆听和演唱,涵盖乐理知识、经典音乐欣赏及演唱技巧。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质量四个维度,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具体措施如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加强学习兴趣、进行综合训练等,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计划通过丰富的课堂形式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技能。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对音乐课充满热情,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却不高,常常把音乐课理解为仅仅是唱歌的时间。一些学生对老师讲解乐谱表示厌烦。虽然他们对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的辨识、以及节奏与旋律的组合有一定的基础认知,但对于音乐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理解。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课堂的实操活动中,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聆听、演唱。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与技能部分包含:拍号变化、前倚音、3/8拍、6/8拍和萨克斯管。
聆听的内容涵盖:合唱《山童》、合唱《飞来的花瓣》、器乐曲《森林的歌声》、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独唱《雨花石》、管弦乐《晨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萨克斯管独奏《回家》、管弦乐、独唱《可爱的家》、管弦乐《打字机》、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管弦乐《春节序曲》、管弦乐《乘雪橇》。
演唱部分包括:齐唱《校园的早晨》、齐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齐唱《花蛤蟆》、领唱、齐唱《小青蛙,你唱吧》、齐唱、合唱《送别》、齐唱、合唱《我怎样长的》、齐唱《清晨》、合唱《晚风》、齐唱《外婆的澎湖湾》、齐唱《牧场上的家》、齐唱《卡普里岛》、齐唱、合唱《苹果丰收》、合唱《平安夜》、合唱《铃儿响叮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3/4、6/8拍子及其强弱规律和指挥手势,认识拍子的变换和倚音、下滑音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正确的口腔形状与呼吸技巧,学会连音、断音的演唱方式,能够进行二部合唱,确保声部的和谐美感,并能识别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试听,了解到几种基础的演奏形式,培养他们对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的敏感度,提升音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音乐家如格里格、肖邦与黄自。通过乐器练习,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奏姿态及技巧,并培养一定的合奏、齐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音乐这一学科的特点,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融入到音色教育当中,激发学生的智慧,增强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4、质量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技能,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
1、在气息的控制下,努力实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学习3/4、6/8拍子及其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认识变拍子和倚音、下滑音。
3、在C、G、F调号下进行视唱,涵盖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中国传统五声音阶。
五、教学难点
1、在扩展音域的过程中,谨慎地增加低声区音域的演唱,在二部合唱中实现字音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厚与声部的和谐统一。
2、掌握弱起节奏和不完全小节的演唱技巧。
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教改专题:如何有效激发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2、方法措施
(1)以音乐的美感去陶冶和感染学生。
(2)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3)尊重个体差异,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如同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其中一把是音乐。”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整体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让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以此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音乐欣赏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了解基础的音乐知识。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和唱姿,进行合理的发声练习,并注重综合音乐技能、技巧和知识的训练,指导学生情感丰富地演唱。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合适的情感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练习,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处理。
5、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拓宽音乐视野。
6、通过律动和集体舞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增强其综合素质。
7、在综合课程、合唱课、欣赏课、器乐课和歌舞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提升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课对智力、身体、道德的促进作用。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识(如旋律的变化、特征及其表现意义),以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加深对音乐意象的理解,并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欣赏体验。
在这一阶段,我将特别关注知识的前后衔接。我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我将注意避免学生对枯燥乐理学习产生厌烦,运用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分析:
1、唱歌部分以选择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信地展示自己。
2、欣赏教学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情感内涵。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在拓宽学生视野上意义重大。
3、识谱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知识融入音乐实践,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解,应该从感性入手,层层深入,逐步提升。
4、综合训练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如歌唱、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识别、节奏与旋律的组合以及音乐创作等)进行练习,从而实现多方面的技能训练,既关注重点,又兼顾整体,发挥每种练习的训练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和课后反思,确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
3、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沟通,研究课程整合,响应新课标的要求。
6、多观摩其他学校的音乐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能从中汲取经验。
7、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感情丰富的指导帮助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六课时
第二单元:绿色的畅想,五课时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四课时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四课时
第五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四课时
第六单元:爱满人间,五课时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差生情况分析(含差生名单,现状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在五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表现良好,课堂纪律较为严谨,学习态度积极,总体音乐基础较为扎实,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各班的学生整体情况较为相似,其中约有35%的学生乐理知识掌握较好,唱歌时音色悠扬动听。中等水平的学生占60%左右,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其他因素,音乐技能仍需进一步提升。而少数学生则因对音乐缺乏兴趣和基础薄弱,表现较为消极,他们在课堂中经常打扰他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些学生会有进步。差生分析:
姓名、性别、差生原因
李明、男、注意力不集中,接受新知识困难。
陈伟、男、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
赵磊、男、基础薄弱,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张静、女、好动,上课时经常玩手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2、质量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提高视谱和视唱能力。
2、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理解和表现曲目的主要内容,提升音乐表现力。
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技巧,培养他们基本的音乐演唱能力。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一些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力度等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4、通过乐器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能够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
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使他们成为理想、文明的综合素质人才。
质量目标:
达到教材所规定的基本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通过学习能够较好地演唱所学歌曲。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要求分析。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深入研究课程大纲和教材,按教导处的统一要求认真备课,写好教学详案。
2、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在35分钟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材料。
4、按照教案进行授课,确保使用普通话,给予学生表现和提问的机会。
5、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度调整要求,打好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6、依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计划成立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
8、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9、教学方法:
示范:以教师的示范为主,鼓励学生模仿。
鼓励与表扬:通过正向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教科研课题研究
1、课题名称、如何教孩子们学唱歌。
2、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
1、参考《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相关刊物。
2、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
3、查阅音乐相关的各种资料。
4、关于《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的研究。
3、实施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提升整体水平。
3、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加入兴趣小组或合唱团。
4、活动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
文艺表演。
教师辅导5次。
校园文娱演出1次。
与班主任协作开展主题班会1次。
5、成果展示和班队活动。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1、以音乐学科的特点为基础,贯彻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培养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3、有效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构建。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并附有四首可选的歌曲。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并涵盖“唱一唱”、“听一听”、“玩一玩”等多种活动形式。
教材中的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充分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引导学生自信、投入地演唱的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及丰富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音乐知识包括节奏掌握、人声分类、音符认知、四分休止符学习及音乐家聂耳的相关故事等。活动与音乐剧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实现多种技能的交融运用;通过童话音乐剧的表现,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乐趣,更能深化对音乐的理解。整套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
三、学生分析:
1、小学生普遍好动,部分学生表现出顽皮,但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2、现代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动手能力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且富有创造力,应注重正确的引导。
4、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5、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依然需重视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例如正确的演唱姿势、上课习惯及游戏规则等。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各类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并富有表现力地演唱,掌握演唱和演奏的基本技能。
4、鼓励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学习识谱,并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互爱精神。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与演唱方法,避免随着喊歌。教授学生正确的唱姿、清晰的发音及合理的气息运用。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重难点,演唱时需注意音准、节奏及情感的传达。
2、欣赏:
(1) 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的形式,通过歌曲介绍中外著名音乐家。
(2) 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增强对音乐形象的沉浸感。
3、识谱:
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的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应用。